按山西通志程嬰公孫杵臼皆晉人其墓在忻州夷考其行真古義士也三複景仰偶成此詩

· 江源
義烈長垂汗簡光,遺編三複仰餘芳。 捐軀易矣爭先死,存趙難兮忍後亡。 豫讓一生徒慷慨,荊軻千載足淒涼。 他時騎馬經遺墓,定把椒漿奠一觴。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汗簡:古代用來書寫的竹簡,這裏指史書。
  • 遺編:指留下的著作或事蹟。
  • 豫讓:春秋時期晉國刺客,以忠誠和勇敢著稱。
  • 荊軻:戰國時期燕國的刺客,以刺殺秦王而聞名。
  • 椒漿:用椒浸泡的酒,古代用於祭祀。

翻譯

義士的英勇事蹟永遠在史書中閃耀,我反覆閱讀他們的遺著,仰慕他們的餘芳。 他們爲了正義輕易選擇犧牲,爲了保存趙國寧願忍受後亡。 豫讓一生雖然慷慨,但荊軻的命運卻千年淒涼。 將來我騎馬經過他們的墓地,一定會用椒漿祭奠,敬上一杯酒。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古代義士程嬰和公孫杵臼的深切敬仰。詩中,「汗簡光」和「遺編三複」體現了詩人對這些英雄事蹟的反覆研讀和深刻記憶。通過對比豫讓和荊軻的命運,詩人突出了程嬰和公孫杵臼的犧牲精神和高尚情操。最後,詩人表達了自己將來必定會親自前往墓地,以椒漿祭奠,表達對英雄的敬意和懷念。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詩人對古代義士的崇高敬意。

江源

明廣東番禺人,字一原。成化五年進士。任上饒知縣,清訟獄,百姓感服。遷戶部主事,歷郎中,清慎自持,且有文譽。以忤權貴出爲江西按察僉事。綜理屯田水利,燭奸刷弊,不動聲色。擢四川副使,乞休歸,優遊泉石,以詩自娛。卒年七十二。有《桂軒集》。 ► 115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