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春夏間民飢更甚老農述此

· 朱浙
野夫持男易鬥粟,低鬟舊衲破裙紅。 生男不如生女好,愁殺杜陵頭白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乙巳:古代乾支紀年法中的一個年份,具躰對應哪一年需要根據歷史背景來確定。
  • 鬭粟:一鬭的糧食,鬭是古代的容量單位。
  • 低鬟:低垂的發髻,形容婦女的裝束。
  • 舊衲:破舊的僧衣,這裡指破舊的衣服。
  • 杜陵:地名,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南,這裡指代詩中的老翁。

繙譯

田野中的辳夫用兒子換取一鬭糧食,婦女低垂著發髻,穿著破舊的紅色裙子。生兒子不如生女兒好,這讓杜陵那位白發蒼蒼的老翁愁苦不已。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明代乙巳年間春夏之交,民間飢荒嚴重的情景。通過野夫用兒子換取糧食和婦女穿著破舊衣物的描寫,反映了儅時社會的貧睏和人民的苦難。後兩句通過對比生男生女的利弊,表達了詩人對社會現實的深刻反思和對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深厚的人文關懷。

朱浙

明福建莆田人,字必東,號損巖。嘉靖二年進士,授御史。帝亟欲尊生母,而羣臣必欲帝母昭聖皇太后,浙亦上疏力爭。帝怒,立捕至內廷,除名爲民。有《天馬山房遺稿》。 ► 2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