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麥謠
谷中之粗惟大麥,老農歲飢如玉粒。何意天將絕人食,十畝不得收一石。
陳紅無錢充貴糴,三日不飯無氣力。母妻嗷嗷兒女泣,旱苗不雨生蟊螣。
君不見城中官長不憂耕不憂織,日日公堂命筵席。
肉羹魚脯嗔,變色怒把裏翁鞭。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谷中之粗:穀類之中比較粗糙的品種。 粗:粗糙。
- 歲飢:年成饑荒。 歲:年成; 飢:饑荒。
- 何意:哪裏想到。
- 十畝不得收一石(dàn):十畝地收穫的大麥還不到一石。 石:容量單位,十鬥爲一石。
- 陳紅:舊糧。這裏指儲存的舊大麥 。
- 貴糴(dí):高價買入糧食。 糴:買進糧食 。
- 嗷嗷(áo):哀號聲。
- 蟊螣(máo téng):吃禾苗的害蟲。
- 嗔(chēn):發怒,生氣。
- 裏翁:鄉村老者。
翻譯
在穀類之中大麥算是粗糙的了,然而在老農眼中,遇到饑荒的年歲,它就如同玉粒般珍貴。誰能想到老天似乎要斷絕人們的食物來源,十畝地辛苦勞作還收不到一石大麥。家中的舊糧已經沒有了,又沒有錢去高價買糧。已經三天沒吃飯了,實在沒有一絲力氣。母親、妻子餓得哀號,兒女們也餓得哭泣不止,就如同旱苗盼不來雨水,還遭受害蟲侵害一般艱難。你看那城裏的官長們,既不用擔心耕種,也不用擔心紡織,天天在公堂之上擺酒設宴。面對肉羹魚脯還會生氣動怒,變臉後就揮舞鞭子抽打鄉村的老者。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鮮明對比的社會畫面。前半部分寫老農在災年的悲慘遭遇,大麥雖粗糙卻是災年的希望,可即便如此,收穫也少得可憐,家中無糧可吃,一家人餓得嗷嗷待哺,生動展現了底層百姓在饑荒歲月中的艱難困苦。後半部分則筆鋒一轉,描寫了城中官長們的奢靡生活,他們絲毫不關心百姓疾苦,只知在公堂宴飲作樂,甚至因爲一點不如意就對鄉村老者肆意鞭打。通過這種強烈的對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階級矛盾,批判了爲官者的冷漠與殘忍,表達了對底層勞動人民深切的同情 。整詩情感真摯,通過樸實的語言,有力地反映出當時社會現實的黑暗與不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