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卷爲唐府題
大本忠與孝,大倫君與親。
君親本一致,忠孝非兩人。
於惟先哲王,見道亦以真。
大書忠孝字,訓飭何諄諄。
遼鶴去不返,手澤常如新。
囊封遺一使,千里來吾秦。
再玩復再拜,披讀驚心神。
省躬誠不暇,佩服當書紳。
願言保終始,樹德崇彝倫。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訓飭(xùn chì):教導和告誡。
- 囊封(náng fēng):指裝在囊中的書信或文件。
- 省躬(xǐng gōng):反省自己。
- 書紳(shū shēn):寫在紳帶上的文字,比喻銘記在心。
- 彝倫(yí lún):常理,常道。
翻譯
根本的道德是忠誠與孝順,基本的倫理是君主與親人。君主和親人本質上是一致的,忠誠和孝順並不是兩個不同的人。古代的賢王們,他們看待道德非常真切。他們大書特書「忠孝」二字,教導和告誡我們多麼懇切。遼地的鶴一去不復返,但他們留下的手跡依然如新。他們遺留下一封書信,從千里之外來到我們秦地。我再次拜讀,再次感到震驚和心靈的觸動。我反省自己,實在是無暇他顧,只能將這些教誨銘記在心。我願言保持始終如一,樹立德行,崇尚常理。
賞析
這首作品強調了忠誠與孝順的重要性,將其視爲道德的根本和倫理的基礎。通過引用古代賢王的教導,詩人表達了對這些價值觀的深刻認同和尊重。詩中提到的「遼鶴去不返」象徵着時間的流逝和歷史的遙遠,但「手澤常如新」則表明這些價值觀的永恆和不變。最後,詩人表達了自己對這些價值觀的承諾和決心,希望通過自己的行爲來維護和傳承這些重要的道德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