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幽居十首和薛景登韻

· 佘翔
岸幘松林下,銜杯水竹前。 清狂非玩世,沉醉近逃禪。 風雨催春色,藤蘿逗暝煙。 前身疑畢卓,也作甕頭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岸幘:指頭巾斜掛在一邊,形容一種不拘小節的姿態。
  • 清狂:指放蕩不羈,超然物外。
  • 玩世:指對世事不認真,以遊戯態度對待。
  • 逃禪:指逃避世俗,追求禪理。
  • 暝菸:指傍晚的菸霧。
  • 前身:指前世的身份或經歷。
  • 畢卓:古代傳說中的人物,以飲酒聞名。
  • 甕頭眠:指醉酒後在酒甕旁睡覺。

繙譯

我斜戴著頭巾,在松林邊隨意站立,擧盃於水邊竹林前暢飲。 這種放蕩不羈竝非對世界的不敬,而是沉醉於酒中,接近於逃避世俗,追求禪理。 風雨帶來了春天的氣息,藤蘿間透出傍晚的菸霧。 我前世或許就是那個以飲酒聞名的畢卓,醉後在酒甕旁沉睡。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日裡一位文人在松林水竹間飲酒的情景,通過“岸幘”、“清狂”等詞語展現了其不拘小節、放蕩不羈的性格。詩中“風雨催春色,藤蘿逗暝菸”以自然景象烘托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而結尾的“前身疑畢卓,也作甕頭眠”則巧妙地以畢卓的典故自喻,表達了對酒的熱愛和對世俗的超脫。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由生活的曏往和對禪理的追求。

佘翔

明福建莆田人,字宗漢,號鳳台。嘉靖三十七年進士。任全椒知縣。與御史議事意見相左,即拂衣罷去,放遊山水以終。工詩,有《薜荔園詩稿》及《文草》。 ► 12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