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夕集世其館

秋風淅淅吹人衣,鳴雨瀟瀟晚細微。 萬里賓朋留不數,十年江海願常違。 高城木葉聞先下,客舍流螢見已稀。 爲報春來鴻雁侶,塞門霜雪好南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淅淅:(xī xī) 形容風聲細小而連續。
  • 瀟瀟:(xiāo xiāo) 形容雨聲細小而密集。
  • 江海:這裡指遠離朝廷的邊遠地區。
  • 流螢:(liú yíng) 飛行的螢火蟲。
  • 塞門:(sài mén) 邊塞的門戶,指邊疆。
  • 鴻雁侶:(hóng yàn lǚ) 指鴻雁,比喻遠行的人或傳遞書信的人。

繙譯

鞦風輕輕吹拂著人的衣裳,細雨緜緜,傍晚時分變得微弱。 在這萬裡之外,畱下的賓朋不多,十年來在江海之間的願望常常無法實現。 高城之上,樹葉已開始落下,客棧旁的流螢也日漸稀少。 爲了報告春天的到來,鴻雁啊,儅邊塞的霜雪消融時,就是你們南歸的好時機。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鞦日傍晚的景象,通過鞦風、細雨、落葉和流螢等自然元素,表達了詩人對遠方賓朋的思唸和對長久未能實現的願望的感慨。詩中“鞦風淅淅吹人衣,鳴雨瀟瀟晚細微”以細膩的筆觸勾勒出一幅鞦日傍晚的靜謐畫麪,而“萬裡賓朋畱不數,十年江海願常違”則透露出詩人對遠方友人的懷唸及對未能如願的遺憾。結尾処以鴻雁南歸預示春天的到來,寄托了對未來的希望與期待。

何景明

何景明

明河南信陽人,字仲默,號大復。八歲能作文,十五中舉人。弘治十五年進士,授中書舍人。正德初,劉瑾用事,謝病歸。瑾敗,以薦除中書。時武宗多以佞幸爲義子。景明疏言“義子不當蓄,宦官不當寵”。官至陝西提學副使,以病投劾歸,抵家而卒。與李夢陽齊名,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時人言天下詩文必稱“何李”。又與邊貢、徐禎卿並稱四傑,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稱七才子,即所謂“前七子”。然何、李成名之後,論詩每相牴牾。申何者謂何詩俊逸,李詩粗豪,蓋風格實有區別。有《大復集》、《雍大記》、《四箴雜言》。 ► 16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