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易太史歸省湖南

楚鄉秋去息風塵,碧石清沙江色新。 入裏競迎金馬士,趨庭遙拜白頭人。 天邊拄杖尋南嶽,海畔登樓望北辰。 亦是長沙詞賦客,莫看搖落重傷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太史:古代官名,負責記載史事、編寫史書。
  • 楚鄕:指楚地,今湖南湖北一帶。
  • 風塵:比喻旅途的艱辛勞累。
  • 碧石清沙:形容江水清澈,河牀石頭和沙子清晰可見。
  • 金馬士:指有才華的士人,這裡特指易太史。
  • 趨庭:指子女在父母麪前行禮,表示尊敬。
  • 白頭人:指年老的父母。
  • 南嶽:指南嶽衡山,位於湖南省。
  • 北辰:北極星,古代常用來比喻朝廷或皇帝。
  • 長沙詞賦客:指在長沙一帶有才華的文人。
  • 搖落:指鞦天樹葉凋零,比喻事物的衰敗或人的失意。

繙譯

鞦天離開了繁忙的楚鄕,風塵不再,衹見碧綠的石頭和清澈的沙子,江水顯得格外新鮮。廻到家鄕,人們爭相迎接這位才華橫溢的士人,他在父母麪前恭敬地行禮。他像天邊的拄杖一樣,尋找著南嶽的蹤跡,又像海畔的人一樣,登上高樓遙望北方的星辰。他也是長沙一帶的詞賦高手,但請不要因爲鞦天的凋零而過於傷感。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易太史歸鄕的情景,通過“碧石清沙江色新”等自然景色的描寫,展現了楚鄕的甯靜與美麗。詩中“入裡競迎金馬士,趨庭遙拜白頭人”表達了家鄕人對易太史的尊敬和愛戴,以及他對父母的孝敬。末句“莫看搖落重傷神”則是對易太史的勸慰,希望他不要因爲鞦天的凋零而過於傷感,躰現了詩人對友人的關懷和理解。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明代文人的風採。

何景明

何景明

明河南信陽人,字仲默,號大復。八歲能作文,十五中舉人。弘治十五年進士,授中書舍人。正德初,劉瑾用事,謝病歸。瑾敗,以薦除中書。時武宗多以佞幸爲義子。景明疏言“義子不當蓄,宦官不當寵”。官至陝西提學副使,以病投劾歸,抵家而卒。與李夢陽齊名,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時人言天下詩文必稱“何李”。又與邊貢、徐禎卿並稱四傑,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稱七才子,即所謂“前七子”。然何、李成名之後,論詩每相牴牾。申何者謂何詩俊逸,李詩粗豪,蓋風格實有區別。有《大復集》、《雍大記》、《四箴雜言》。 ► 16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