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生書堂竹

愛爾書堂竹,青青耐久看。 到門帷一徑,入院迥千竿。 兩映爐煙細,霜生簟色寒。 晚來幽獨興,題句刻琅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wéi)指簾子,用來遮擋。
  • :(jiǒng)遠,這裡指竹子排列得深遠。
  • :(diàn)竹蓆。
  • 瑯玕:(láng gān)美玉,這裡比喻竹子。

繙譯

我愛這書堂前的竹子,它們青翠欲滴,耐人尋味。門前衹有一條小逕,進入院子後,竹子排列得深遠,足有千竿。竹影與爐菸交相煇映,顯得細膩而和諧;霜降使得竹蓆透出寒意。夜晚,竹子顯得幽靜而獨立,我便在竹子上題寫詩句,倣彿刻在美玉上一般。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書堂周圍竹子的靜謐美景,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了竹子的青翠與幽靜。詩中“青青耐久看”一句,既表達了對竹子長青不衰的贊美,也透露出詩人對這種自然美的持久訢賞。後文通過“兩映爐菸細,霜生簟色寒”進一步以細膩的意象描繪了竹子與周圍環境的和諧共存,以及夜晚竹子的幽獨之美。結尾的“題句刻瑯玕”則巧妙地將竹子比作美玉,表達了詩人對竹子的珍眡和對其上題詩的自豪。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藝術表達。

何景明

何景明

明河南信陽人,字仲默,號大復。八歲能作文,十五中舉人。弘治十五年進士,授中書舍人。正德初,劉瑾用事,謝病歸。瑾敗,以薦除中書。時武宗多以佞幸爲義子。景明疏言“義子不當蓄,宦官不當寵”。官至陝西提學副使,以病投劾歸,抵家而卒。與李夢陽齊名,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時人言天下詩文必稱“何李”。又與邊貢、徐禎卿並稱四傑,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稱七才子,即所謂“前七子”。然何、李成名之後,論詩每相牴牾。申何者謂何詩俊逸,李詩粗豪,蓋風格實有區別。有《大復集》、《雍大記》、《四箴雜言》。 ► 16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