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熊御史尚弼謝病還江西

晨車發帝裏,秋棹返江鄉。 草奏孤臣淚,懷歸久客腸。 海鷗思避俗,湖雁喜隨陽。 攬轡平生志,還山未可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晨車:清晨出發的車輛。
  • 帝裏:指京城。
  • 秋棹:秋天的船隻,這裏指乘船。
  • 江鄉:指江西,詩人的故鄉。
  • 草奏:草擬奏章,這裏指上書朝廷。
  • 孤臣:孤獨無助的臣子,詩人自指。
  • 懷歸:懷念歸鄉。
  • 久客:長期在外的人。
  • 海鷗:比喻隱逸之士。
  • 避俗:避開世俗。
  • 湖雁:湖中的雁,比喻追隨溫暖的人。
  • 隨陽:追隨陽光,比喻追隨溫暖的地方。
  • 攬轡:拉住馬繮,比喻掌握政權。
  • 平生志:一生的志向。
  • 還山:回到山中,指歸隱。

翻譯

清晨,我乘坐車輛離開繁華的京城,秋天,我乘船返回江西的故鄉。 在草擬奏章時,我這個孤獨無助的臣子不禁淚流滿面,長久在外,我心中充滿了對歸鄉的渴望。 我像海鷗一樣渴望避開世俗的紛擾,又像湖中的雁一樣,歡喜地追隨溫暖的地方。 雖然我一生志在掌握政權,但歸隱山林的念頭也未曾忘記。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何景明在政治上的失意和對故鄉的深切思念。詩中,「晨車發帝裏,秋棹返江鄉」描繪了詩人離開京城,返回故鄉的情景,透露出一種無奈和歸隱的情感。後句中的「草奏孤臣淚,懷歸久客腸」則進一步抒發了詩人的孤獨和思鄉之情。最後兩句「攬轡平生志,還山未可忘」則展現了詩人內心的矛盾,既有政治抱負,又有歸隱山林的願望。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複雜而真實的心境。

何景明

何景明

明河南信陽人,字仲默,號大復。八歲能作文,十五中舉人。弘治十五年進士,授中書舍人。正德初,劉瑾用事,謝病歸。瑾敗,以薦除中書。時武宗多以佞幸爲義子。景明疏言“義子不當蓄,宦官不當寵”。官至陝西提學副使,以病投劾歸,抵家而卒。與李夢陽齊名,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時人言天下詩文必稱“何李”。又與邊貢、徐禎卿並稱四傑,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稱七才子,即所謂“前七子”。然何、李成名之後,論詩每相牴牾。申何者謂何詩俊逸,李詩粗豪,蓋風格實有區別。有《大復集》、《雍大記》、《四箴雜言》。 ► 16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