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石令之廣濟

萬古黃州水,孤城赤壁山。 仙鳧從此去,賓雁幾時還。 柳澤春陰細,琴堂晝日閒。 知君忠孝志,遺愛楚人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仙鳧(xiān fú):傳說中仙人駕馭的鳥,這裏比喻石令的離去。
  • 賓雁:比喻遠行的人或書信。
  • 柳澤:指柳樹成蔭的地方,常用來形容景色宜人。
  • 琴堂:指官員的辦公場所,也常用來比喻清靜雅緻的環境。
  • 忠孝:忠於國家和孝順父母,是中國傳統美德。
  • 遺愛:留下的恩惠或影響。

翻譯

萬古流淌的黃州水,孤立的赤壁山。仙人駕馭的鳥兒從此離去,遠行的朋友何時歸來? 柳樹成蔭的春日細雨,琴堂中白晝悠閒。我知道你懷有忠孝之心,你的恩惠將永遠留在楚地人間。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黃州水與赤壁山的孤寂景象,通過仙鳧與賓雁的比喻,表達了詩人對石令離去的感慨與期待其歸來的心情。詩中「柳澤春陰細,琴堂晝日閒」描繪了寧靜而美好的環境,與石令的忠孝志向形成對比,突出了石令的高尚品質。最後一句「知君忠孝志,遺愛楚人間」直接讚美了石令的品德,並預言其影響將長久留在楚地。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

何景明

何景明

明河南信陽人,字仲默,號大復。八歲能作文,十五中舉人。弘治十五年進士,授中書舍人。正德初,劉瑾用事,謝病歸。瑾敗,以薦除中書。時武宗多以佞幸爲義子。景明疏言“義子不當蓄,宦官不當寵”。官至陝西提學副使,以病投劾歸,抵家而卒。與李夢陽齊名,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時人言天下詩文必稱“何李”。又與邊貢、徐禎卿並稱四傑,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稱七才子,即所謂“前七子”。然何、李成名之後,論詩每相牴牾。申何者謂何詩俊逸,李詩粗豪,蓋風格實有區別。有《大復集》、《雍大記》、《四箴雜言》。 ► 16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