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興八首

漢水東馳入楚來,長沙秋望洞庭開。 江清樓閣中流見,日落帆檣萬里回。 去國尚思王粲賦,逢時空惜賈生才。 湘南兩度曾遊地,惆悵煙花暮轉哀。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漢水:長江支流,發源於陝西,流經湖北。
  • :古代楚國地域,大致在今湖南、湖北一帶 。
  • 中流:水流的中央。
  • 帆檣(qiáng):船桅,也指帆船。
  • 去國:離開京城。
  • 王粲(càn)賦:王粲是東漢末年文學家,其《登樓賦》抒發了懷才不遇、思念家鄉之情 。
  • 賈生才:賈生指賈誼,西漢政論家、文學家,才學出衆卻未得重用。
  • 煙花:春天豔麗的景物。

翻譯

漢水奔騰向東流淌進入楚地,在長沙秋日中眺望,洞庭湖水開闊無比。江水清澈,樓閣在江中心清晰可見,日落時分,遠處的帆船從萬里之外歸來。離開京城,我還時常想起王粲所作的賦,生逢此時,空自憐惜賈誼那樣的才華。湘南是我曾經兩次遊玩的地方啊,如今暮靄中那豔麗的春景徒然讓我更加惆悵哀傷。

賞析

這首詩開篇描繪了壯闊的地理景象,漢水東流入楚,在長沙秋望中展現出洞庭的開闊,奠定了雄渾的基調。頷聯「江清樓閣中流見,日落帆檣萬里回」對偶工整,景色描繪細膩且宏大,通過對江景和日落時帆船的描寫,呈現出一幅寧靜又充滿動感的畫面。頸聯由眼前景轉向自身感慨,詩人藉助王粲、賈誼的典故,抒發離開京城後的懷才不遇之感。尾聯回望曾遊玩的湘南,以「惆悵煙花暮轉哀」收束,以景襯情,將內心的惆悵哀傷融入暮靄中的豔麗春景,委婉深沉。整首詩情景交融,既有對自然壯麗景色的描寫,又蘊含着詩人複雜的人生感慨和深沉的情感,體現了作者較高的藝術水準。

何景明

何景明

明河南信陽人,字仲默,號大復。八歲能作文,十五中舉人。弘治十五年進士,授中書舍人。正德初,劉瑾用事,謝病歸。瑾敗,以薦除中書。時武宗多以佞幸爲義子。景明疏言“義子不當蓄,宦官不當寵”。官至陝西提學副使,以病投劾歸,抵家而卒。與李夢陽齊名,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時人言天下詩文必稱“何李”。又與邊貢、徐禎卿並稱四傑,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稱七才子,即所謂“前七子”。然何、李成名之後,論詩每相牴牾。申何者謂何詩俊逸,李詩粗豪,蓋風格實有區別。有《大復集》、《雍大記》、《四箴雜言》。 ► 16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