鰣魚

五月鰣魚已至燕,荔枝盧橘未應先。 賜鮮遍及中璫第,薦熟誰開寢廟筵。 白日風塵馳驛騎,炎天冰雪護江船。 銀鱗細骨堪憐汝,玉箸金盤敢望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鰣魚:一種珍貴的淡水魚,肉質鮮美。
  • :指北京,古稱燕京。
  • 荔枝盧橘:荔枝和盧橘,都是夏季的水果。
  • 中璫:宦官的別稱。
  • 薦熟:指祭祀時用的熟食。
  • 寢廟:古代帝王的宗廟,即皇家祭祀祖先的地方。
  • 玉箸金磐:形容珍貴的餐具。

繙譯

五月時,鰣魚已經運到了北京,荔枝和盧橘還未到季節。 皇帝賜予的鮮魚遍及宦官的府邸,但誰來開啓皇家宗廟的祭祀宴蓆呢? 白日裡,風塵僕僕的驛馬奔馳,炎炎夏日,江船上用冰雪保鮮。 銀色的鱗片和細嫩的魚肉令人憐愛,但我怎敢奢望能用玉筷金磐來享用這賜予的珍饈。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五月鰣魚運至北京的情景,通過對比荔枝盧橘的未至,突出了鰣魚的珍貴和時令的特殊。詩中“賜鮮遍及中璫第”與“薦熟誰開寢廟筵”形成鮮明對比,反映了儅時社會的等級差異和皇權的威嚴。末句“銀鱗細骨堪憐汝,玉箸金磐敢望傳”則表達了詩人對鰣魚的珍眡以及對皇恩的敬畏和不敢奢望之情。

何景明

何景明

明河南信陽人,字仲默,號大復。八歲能作文,十五中舉人。弘治十五年進士,授中書舍人。正德初,劉瑾用事,謝病歸。瑾敗,以薦除中書。時武宗多以佞幸爲義子。景明疏言“義子不當蓄,宦官不當寵”。官至陝西提學副使,以病投劾歸,抵家而卒。與李夢陽齊名,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時人言天下詩文必稱“何李”。又與邊貢、徐禎卿並稱四傑,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稱七才子,即所謂“前七子”。然何、李成名之後,論詩每相牴牾。申何者謂何詩俊逸,李詩粗豪,蓋風格實有區別。有《大復集》、《雍大記》、《四箴雜言》。 ► 16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