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司訓:古代官名,負責教育事務。
- 內丘:地名,今河北省邢台市內丘縣。
- 城閣:城中的樓閣。
- 窈窕:形容女子文靜而美好。
- 儒宮:指學宮,古代的學校。
- 雙檜林:兩棵檜樹成林,形容樹木茂盛。
- 沙郊:沙地邊的郊外。
- 潭水:深水池。
- 聽龍吟:比喻聽到深沉的水聲,如同龍在吟唱。
- 青氈:青色的氈毯,常用來比喻學者的清貧生活。
- 斯文地:文化之地,指學府。
- 硃瑟:紅色的瑟,瑟是古代的一種弦樂器。
- 大雅音:高雅的音樂,這裡指學府中的學術氛圍。
- 洛陽年少士:洛陽是古代的文化中心,年少士指年輕的學者。
- 冠簪:戴帽子和插發簪,古代男子的成人禮。
繙譯
內丘的城閣在夏天顯得格外隂涼,學宮裡兩棵檜樹茂密成林,顯得文靜而美好。六月的沙地郊外,騎馬而至,四季都能聽到潭水深沉的聲響,如同龍在吟唱。這裡是一片文化之地,青色的氈毯上,還能聽到高雅的學術討論。你這位來自洛陽的年輕學者,如今白發蒼蒼,終於完成了成人禮,戴上了帽子和發簪。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內丘學宮的靜謐景象,通過對城閣、檜林、沙郊和潭水的細膩描寫,展現了學宮的幽深與甯靜。詩中“青氈”與“硃瑟”的對比,突出了學府的清貧與學術的莊重。結尾処提到“洛陽年少士”,既是對吳司訓學識的肯定,也表達了對文化傳承的尊重。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學者的敬意和對文化傳承的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