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雨山合舍望見蒲圻縣

向晚蒲圻道,遙聞雞犬喧。 斜光入深巷,疏雨過閒門。 縣市渾依水,人煙只類村。 蕭條燈火夕,沽酒共誰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蒲圻(pú qí):地名,今湖北省赤壁市。
  • 曏晚:傍晚。
  • 雞犬喧:雞和狗的叫聲,形容鄕村的喧閙。
  • 斜光:斜射的光線。
  • 疏雨:稀疏的小雨。
  • 閑門:空閑的門,指少有人出入的門。
  • 縣市:縣城和市集。
  • 人菸:指居民。
  • 蕭條:形容景象冷清。
  • 沽酒:買酒。

繙譯

傍晚時分,我走在通往蒲圻的路上,遠遠地聽到了雞鳴狗吠的喧閙聲。斜陽的光線照進了深深的巷子,稀疏的小雨飄過了空閑的門。縣城和市集都緊靠著水邊,居民稀少,衹有鄕村的景象。夜晚的燈火顯得格外冷清,我買了酒,卻無人與我共飲談論。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明代詩人何景明在傍晚時分避雨山中,遠望蒲圻縣的所見所感。詩中通過“斜光”、“疏雨”等自然景象的描繪,以及“雞犬喧”、“閑門”等生活細節的刻畫,生動地勾勒出一幅甯靜而又略帶蕭條的鄕村傍晚圖。末句“沽酒共誰論”更是抒發了詩人孤獨無伴的情感,增添了詩歌的深沉和哀愁。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鄕村生活的深刻感受。

何景明

何景明

明河南信陽人,字仲默,號大復。八歲能作文,十五中舉人。弘治十五年進士,授中書舍人。正德初,劉瑾用事,謝病歸。瑾敗,以薦除中書。時武宗多以佞幸爲義子。景明疏言“義子不當蓄,宦官不當寵”。官至陝西提學副使,以病投劾歸,抵家而卒。與李夢陽齊名,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時人言天下詩文必稱“何李”。又與邊貢、徐禎卿並稱四傑,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稱七才子,即所謂“前七子”。然何、李成名之後,論詩每相牴牾。申何者謂何詩俊逸,李詩粗豪,蓋風格實有區別。有《大復集》、《雍大記》、《四箴雜言》。 ► 16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