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夫行

君不見大梁李進士,年未三十官大夫。金鐘翠釜識國器,汗血飛黃看過都。 昨來走馬長安道,一日聲名盡傾倒。墨卿學士兢迎致,搖筆登壇爲揮掃。 盧前王后不足論,曹劉沈謝升堂早。我方避世金門前,君獨時時問草玄。 金聲一擲天台賦,鳳沼常留春草篇。憶年二十當弱冠,結交四海皆豪彥。 文章天上借吹噓,杯酒人中回顧盼。十年流落失邊李,詞場寂寞希篇翰。 自從去歲得李薛,令我倡嘆增顏色。對坐相看兩鳳毛,破圍實藉千軍力。 安陽崔史文絕倫,意氣頗與二子親。蘇臺徐卿愛才者,曲捲往往停車輪。 斯文在天未墜地,我輩努力追前人。波頹瀾倒挽一發,鯨翻鱉擲爭嶙峋。 薛生歸釣黃河岸,君亦遙維沔川纜。霄漢終還五馬車,江湖暫解雙龍劍。 古來丈夫或未偶,畏途轗軻無不有。李廣羞過灞上亭,賈生愁醉長沙酒。 倘遇馮唐老見君,一言更薦雲中守。
拼音
何景明

何景明

明河南信陽人,字仲默,號大復。八歲能作文,十五中舉人。弘治十五年進士,授中書舍人。正德初,劉瑾用事,謝病歸。瑾敗,以薦除中書。時武宗多以佞幸爲義子。景明疏言“義子不當蓄,宦官不當寵”。官至陝西提學副使,以病投劾歸,抵家而卒。與李夢陽齊名,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時人言天下詩文必稱“何李”。又與邊貢、徐禎卿並稱四傑,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稱七才子,即所謂“前七子”。然何、李成名之後,論詩每相牴牾。申何者謂何詩俊逸,李詩粗豪,蓋風格實有區別。有《大復集》、《雍大記》、《四箴雜言》。 ► 16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