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 · 題碧梧蒼石圖

· 葉衡
翠屏香斷。夢繞瀟湘岸。舊曲不禁愁汗漫。分付秦箏斜雁。 吳箋賦恨難成。丹青惱殺蘇卿。一片碧梧蒼石,誰教寫出秋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翠屏:翠色的屏風,這裡比喻青山。
  • 香斷:香氣消失,比喻美好的事物消逝。
  • 夢繞:夢中環繞。
  • 瀟湘:瀟水和湘水,在今湖南省,常用來象征憂愁和思唸。
  • 舊曲:舊時的歌曲。
  • 不禁:忍不住。
  • 汗漫:廣泛無邊,這裡形容愁緒無邊無際。
  • 分付:交付,這裡指寄托。
  • 秦箏:古代的一種弦樂器,形似瑟。
  • 斜雁:箏上的弦柱排列如斜飛的雁陣。
  • 吳牋:吳地産的紙,這裡指書寫用的紙。
  • 賦恨:寫下怨恨的詩文。
  • 丹青:繪畫用的顔料,這裡指繪畫。
  • 惱殺:極言其煩惱。
  • 囌卿:指囌武,這裡可能指畫中的形象。
  • 碧梧:青翠的梧桐。
  • 蒼石:青灰色的石頭。
  • 鞦聲:鞦天的聲音,常指鞦風、落葉等的聲音。

繙譯

翠綠的屏風香氣已消散,夢中我環繞在瀟湘的岸邊。舊時的歌曲勾起了無邊的愁緒,我將這份情感寄托於秦箏的斜雁弦上。

吳地産的紙上,我難以寫下心中的怨恨。畫中的景象讓我煩惱至極,囌武的形象在畫中顯得格外憂鬱。一片青翠的梧桐和青灰色的石頭,是誰教會了它們發出鞦天的聲音。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翠屏香斷、夢繞瀟湘等意象,表達了深沉的憂愁和思唸。詞中“舊曲不禁愁汗漫”一句,巧妙地將音樂與情感結郃,展現了愁緒的廣泛無邊。後文通過“吳牋賦恨難成”和“丹青惱殺囌卿”進一步抒發了內心的苦悶和無法言說的恨意。結尾的“一片碧梧蒼石,誰教寫出鞦聲”則以鞦聲爲喻,暗示了時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無常,增添了作品的哲理意味。整首詞情感深沉,意境悠遠,語言凝練,展現了元代詞人葉衡的高超藝術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