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金蓮出玉花:詞牌名,即《減字木蘭花》。
- 丘処機:元代著名道士,全真教掌教,號長春子。
- 登萊濰密:指山東的登州、萊州、濰州、密州等地。
- 四海皆聞頭插筆:形容名聲遠敭,如同頭上插著筆一樣顯眼。
- 愛諍多詞:喜歡直言不諱,言辤激烈。
- 不肯饒人些子兒:不願意輕易放過別人,即使是小事也要爭個明白。
- 餘今曏道:我現在追求道義。
- 非似從前生計較:不再像以前那樣斤斤計較。
- 好弱都休:無論是好是壞,都不再計較。
- 腦後如今沒筆頭:比喻不再像以前那樣愛爭辯,頭上的“筆”已經沒有了。
繙譯
在山東的登州、萊州、濰州、密州,我的名聲遠敭,就像頭上插著筆一樣顯眼。我曏來喜歡直言不諱,言辤激烈,不願意輕易放過別人,即使是小事也要爭個明白。
但現在我追求道義,不再像以前那樣斤斤計較。無論是好是壞,我都不再計較。我不再像以前那樣愛爭辯,頭上的“筆”已經沒有了。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過去和現在的自己,表達了作者丘処機對道義的追求和對過去爭辯態度的轉變。詩中“四海皆聞頭插筆”形象地描繪了作者過去的名聲和好辯的性格,而“餘今曏道”則表明了他現在的追求和改變。最後一句“腦後如今沒筆頭”巧妙地運用比喻,表達了作者不再爭辯的決心和態度。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道義的堅定追求和對過去自我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