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遊
昔謁華蓋君,深求洞宮腳。
玉棺已上天,白日亦寂莫。
暮升艮岑頂,巾幾猶未卻。
弟子四五人,入來淚俱落。
餘時遊名山,發軔在遠壑。
良覿違夙願,含悽向寥廓。
林昏罷幽磬,竟夜伏石閣。
王喬下天壇,微月映皓鶴。
晨溪向虛駃,歸徑行已昨。
豈辭青鞋胝,悵望金匕藥。
東蒙赴舊隱,尚憶同志樂。
休事董先生,於今獨蕭索。
胡爲客關塞,道意久衰薄。
妻子亦何人,丹砂負前諾。
雖悲鬒髮變,未憂筋力弱。
扶藜望清秋,有興入廬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昔謁 (xī yè):昔日拜訪。
- 華蓋君:指仙人。
- 洞宮:仙人居住的地方。
- 玉棺:傳說中仙人用的棺材。
- 上天:昇天,指仙人去世。
- 艮岑 (gèn cén):山名。
- 巾幾:指頭巾和几案,這裏指整理儀容。
- 發軔 (fā rèn):啓程。
- 遠壑 (yuǎn hè):深遠的山谷。
- 良覿 (liáng dí):美好的相見。
- 寥廓 (liáo kuò):空曠,高遠。
- 幽磬 (yōu qìng):深林中的鐘聲。
- 王喬:古代傳說中的仙人。
- 天壇:仙人修煉的地方。
- 皓鶴:白色的鶴。
- 虛駃 (xū jué):空曠的流水聲。
- 青鞋胝 (qīng xié zhī):腳底因行走而生的硬皮。
- 金匕藥:仙丹。
- 東蒙:山名。
- 舊隱:舊日的隱居地。
- 同志樂:志同道合的朋友們的樂趣。
- 董先生:人名,可能是杜甫的朋友或導師。
- 蕭索 (xiāo suǒ):冷清,寂寞。
- 關塞:邊關要塞。
- 道意:修道的心意。
- 衰薄 (shuāi bó):減弱,淡薄。
- 丹砂:煉丹的原料。
- 鬒髮 (zhěn fà):黑髮。
- 筋力:體力。
- 廬霍 (lú huò):山名,指廬山和霍山。
翻譯
昔日我曾拜訪仙人華蓋君,深入尋找仙人居住的洞宮。玉棺已經隨着仙人昇天,白日裏也顯得寂靜無聲。傍晚時分我登上艮岑山頂,頭巾和几案還未整理。四五個弟子進來,淚水紛紛落下。那時我遊歷名山,啓程前往遙遠的山谷。美好的相見違背了我的夙願,我含着淒涼望向空曠的天空。林中昏暗,鐘聲停止,整夜我在石閣中伏案。王喬從天壇下降,微弱的月光映照着白色的鶴。清晨溪水發出空曠的流水聲,歸途已是昨日之事。我豈能因腳底生硬皮而辭行,悵望着仙丹。前往東蒙山的舊隱居地,仍記得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們共度的樂趣。不再追隨董先生,如今只剩下冷清。爲何我身處邊關要塞,修道的心意已久衰弱。妻子和孩子們又是何人,我辜負了煉丹的承諾。雖然悲傷黑髮變白,但並不擔憂體力減弱。扶着藜杖望向清秋,興致勃勃地想要進入廬山和霍山。
賞析
這首詩是杜甫對自己早年遊歷名山、尋求仙道的回憶。詩中,杜甫描繪了自己對仙人華蓋君的敬仰和對仙境的嚮往,同時也表達了對現實生活的無奈和對修道心意衰減的感慨。詩中運用了許多道教和仙人的典故,如玉棺、王喬、天壇等,展現了杜甫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對超脫塵世的渴望。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凝練,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和對內心感受的抒發,傳達了一種超脫世俗、嚮往高遠的情懷。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
杜甫的其他作品
- 《 大曆二年九月三十日 》 —— [ 唐 ] 杜甫
- 《 自閬州領妻子卻赴蜀州山行三首 》 —— [ 唐 ] 杜甫
- 《 遣憤 》 —— [ 唐 ] 杜甫
- 《 奉送郭中丞兼太僕卿充隴右節度使三十韻 》 —— [ 唐 ] 杜甫
- 《 衡州送李大夫七丈勉赴廣州 》 —— [ 唐 ] 杜甫
- 《 第五弟豐獨在江左近三四載寂無消息覓使寄此二首 》 —— [ 唐 ] 杜甫
- 《 玉樓春 · 春蔥指甲輕攏拈 》 —— [ 唐 ] 杜甫
- 《 哭韋大夫之晉 》 —— [ 唐 ] 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