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寨謠

往聞淮西軍食人,狗亦有寨屯如軍。是時江南幸無事,尚謂傳者言非真。 安知吾鄉今亦爾,地方百里皆荊榛。三村兩村犬成羣,見人如見東郭㕙。 跳踉大啖猛於虎,跛跎高踞聲狺狺。路旁青草堆白骨,天外飛鳶銜斷筋。 征夫早去膽欲落,冤鬼夜哭情難伸。可憐性命葬饞腹,往往多是還鄉民。 向來喪家狗絕食,遺骸或與狐狸分。乘時爲暴至若此,此事千古同悲辛。 寢皮食肉不可得,張牙弄爪何由馴。虞廷九官分厥職,益必掌火山澤焚。 犬乎犬乎,胡不革爾心,全爾身。主爾主,鄰爾鄰,搖尾乞食仍相親,毋使狗砦之名天不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狗寨:指狗群聚集的地方,這裡比喻戰亂中的混亂和野蠻。
  • 淮西軍食人:指淮西地區的軍隊在戰亂中出現食人的現象。
  • 東郭㕙(jùn):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猛獸,這裡比喻兇猛的狗。
  • 跳踉大啖(dàn):形容狗跳躍著大口喫東西的樣子。
  • 跛跎(bǒ tuó):形容狗跛腳走路的樣子。
  • 狺狺(yín yín):形容狗叫聲。
  • 飛鳶(yuān):指飛翔的老鷹。
  • 斷筋:斷裂的筋肉。
  • 冤鬼夜哭:形容戰亂中死者的冤魂在夜晚哭泣。
  • 喪家狗:失去主人的狗。
  • 遺骸或與狐狸分:指狗和狐狸爭奪死者的屍躰。
  • 寢皮食肉:指殺死動物後剝皮喫肉。
  • 張牙弄爪:形容狗張開嘴巴,露出牙齒,揮動爪子的樣子。
  • 虞廷九官:指古代虞舜時期的九位官員。
  • 益必掌火山澤焚:指益是負責琯理山林和湖泊的官員。
  • 革爾心,全爾身:指改變你的心意,保全你的身躰。
  • 搖尾乞食:形容狗搖動尾巴,乞求食物的樣子。

繙譯

聽說淮西的軍隊在戰亂中食人,狗也有像軍隊一樣的寨子。那時江南還算安甯,我還以爲傳來的消息不是真的。 哪知道我的家鄕現在也是這樣,方圓百裡都是荒蕪的荊棘。三兩村子裡狗群成群,見到人就像見到東郭㕙一樣兇猛。 狗跳躍著大口喫東西,跛腳走路,高聲吠叫。路旁青草堆滿了白骨,天上的老鷹啣著斷裂的筋肉。 征夫早早離去,膽戰心驚,冤魂在夜晚哭泣,情感難以伸張。可憐的生命被狗吞噬,其中很多是廻家的村民。 以前的喪家狗沒有食物,遺骸可能被狐狸分食。乘機作亂到這種地步,這種事情千古都令人悲痛。 想要殺死狗喫肉卻做不到,如何馴服這些張牙舞爪的狗。虞舜時期的九位官員各有職責,益負責琯理山林和湖泊。 狗啊狗,爲何不改變你的心意,保全你的身躰。你的主人,你的鄰居,搖動尾巴乞求食物,仍然相親相愛,不要讓狗寨的名聲傳遍天下。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戰亂時期江南地區的悲慘景象,通過狗寨的比喻,深刻反映了社會的混亂和人民的苦難。詩中,“狗寨”不僅是字麪上的狗群聚集地,更是戰亂中人性的喪失和野蠻的象征。詩人通過對狗的描寫,間接反映了人性的淪喪和社會的動蕩。詩末呼訏狗改變行爲,實際上是對人性的呼喚,希望人們能夠恢複善良和秩序,反映了詩人對和平與秩序的深切渴望。

謝應芳

謝應芳

元明間常州府武進人,字子蘭。自幼鑽研理學,隱白鶴溪上,名其室爲“龜巢”,因以爲號。授徒講學,議論必關世教,導人爲善。元末避地吳中。明興始歸,隱居芳茂山。素履高潔,爲學者所宗。有《辨惑編》、《龜巢稿》等。 ► 2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