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無錫書所見

朝發吳門東,暮宿錫山下。 隔牆語嗚咽,雲是流移者。 生來本村居,白首事耕稼。 居城僅期月,區區避兵馬。 狂奴稱老虎,咥人空四野。 城降人出關,方□虎遭咼。 里胥俄促人,負郭一網打。 監官驅上船,寸步不少假。 不知遣何之,骨肉忍相舍。 □□哭聲悲,涕與淚交瀉。 同行千數人,瘦骨皆□把。 鐵索連繫頸,俯首若喑啞。 天高恐未聞,爾悲知者寡。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吳門:蘇州的別稱。
  • 錫山:位於今江蘇省無錫市。
  • 嗚咽:低聲哭泣。
  • 流移者:流離失所的人。
  • 區區:形容數量少或不重要。
  • 咥人(dié rén):吃人。
  • 里胥:古代鄉村的小吏。
  • 負郭:靠近城牆。
  • 監官:監管的官員。
  • 喑啞(yīn yǎ):沉默不語。

翻譯

早晨從蘇州出發,晚上住在無錫山下。 隔着牆聽到哭泣聲,原來是一位流離失所的人。 他生來就在鄉村,一生都在耕種。 在城裏僅住了一個月,只是爲了躲避戰亂。 有惡人自稱老虎,殘忍地殺害百姓。 城池被攻破後,人們被迫出城,這時老虎被殺。 鄉村小吏突然來抓人,連城牆附近的人也不放過。 監管的官員驅趕他們上船,絲毫不留情。 不知道他們將被送往何處,只能忍痛與家人分離。 哭泣聲悲切,淚水與鼻涕交織流淌。 同行的大約有一千人,個個瘦弱。 鐵索將他們連在一起,低頭沉默,彷彿啞巴。 天高皇帝遠,恐怕無人知曉他們的悲慘, 知道他們悲慘的人實在太少了。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戰亂時期百姓的悲慘遭遇,通過對比平靜的鄉村生活與戰亂中的流離失所,深刻反映了戰爭給普通人帶來的苦難。詩中通過具體的場景和細節,如「隔牆語嗚咽」、「鐵索連繫頸」,生動地展現了被壓迫者的無助和絕望。整首詩語言簡練,情感深沉,表達了對戰亂中受苦百姓的深切同情和對和平生活的渴望。

謝應芳

謝應芳

元明間常州府武進人,字子蘭。自幼鑽研理學,隱白鶴溪上,名其室爲“龜巢”,因以爲號。授徒講學,議論必關世教,導人爲善。元末避地吳中。明興始歸,隱居芳茂山。素履高潔,爲學者所宗。有《辨惑編》、《龜巢稿》等。 ► 2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