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池

立石如雲不待鞭,兀臨池水看青天。 下潛靈物疑無底,傍溉山畦似有年。 刺水翠苗霜後在,舞風珠樹月中懸。 太湖萬頃應凡濁,閟此泓渟一勺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立石如雲不待鞭:形容石頭高聳,倣彿雲朵一般,不需要外力推動。
  • 兀臨池水看青天:兀,高聳獨立的樣子。形容石頭高高地臨著池水,倣彿在仰望青天。
  • 下潛霛物疑無底:霛物,指水中的生物。形容水深,潛藏的生物似乎沒有底。
  • 傍溉山畦似有年:傍,旁邊。溉,灌溉。山畦,山間的田地。形容池水旁邊灌溉的山田似乎已有多年。
  • 刺水翠苗霜後在:刺水,指水中的植物。翠苗,翠綠的幼苗。形容霜後,水中的翠綠幼苗依然存在。
  • 舞風珠樹月中懸:珠樹,形容樹上的果實像珍珠一樣。形容樹上的果實隨風搖曳,倣彿懸掛在月光下。
  • 太湖萬頃應凡濁:太湖,中國第三大淡水湖。萬頃,形容麪積廣大。應,應該是。凡濁,平凡而混濁。
  • 閟此泓渟一勺泉:閟,封閉,隱藏。泓渟,深而清澈的水。一勺泉,形容水量雖小,但清澈純淨。

繙譯

石頭高聳如雲,無需外力推動,孤獨地臨著池水仰望青天。水中的生物潛藏深処,似乎沒有底,旁邊的山田被池水灌溉,倣彿已有多年歷史。霜後,水中的翠綠幼苗依舊生機勃勃,樹上的果實隨風搖曳,在月光下閃爍。相比之下,太湖雖廣,卻顯得平凡而混濁。而這池水,雖衹是一勺之量,卻深邃清澈,宛如隱藏的寶藏。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手法,贊美了天池的清澈與深邃。詩中,“立石如雲”與“兀臨池水”描繪了天池的靜謐與高遠,“下潛霛物”與“傍溉山畦”則展現了其深邃與生機。後兩句通過“太湖萬頃”與“閟此泓渟”的對比,突出了天池的純淨與不凡。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贊美與曏往。

鄭元祐

元處州遂昌人,遷錢塘,字明德,號尚左生。少穎悟,刻勵於學。順帝至正中,除平江儒學教授,升江浙儒學提舉,卒於官。爲文滂沛豪宕,詩亦清峻蒼古。有《遂昌雜誌》、《僑吳集》。 ► 5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