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去和東坡韻病起閒述

· 夏言
鳳閣鸞臺,受絲綸重寄,敢忘民物。欲挽江河無氣力,空羨巖巖立壁。邊塞煙麈,閭閻疾苦,贏得頭顱雪。憑誰整頓,濟時全仗才傑。 天生聖主中興,聰明神武,號令風雷發。赤日中天騰照耀,多少爝沉燐滅。補袞何功,調羹非手,勳業無毫髮。太平有象,不妨吟弄風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鳳閣鸞台:指皇宮中華麗的建築物,象征皇權和尊貴。
絲綸:古代貴族所使用的華麗綢緞。
巖巖:形容山勢險峻。
菸麈:古代指邊塞上的烽火。
閭閻:指鄕村和城邑。
頭顱雪:指戰場上的人頭滾滾落下。
整頓:整頓軍隊,指振作風。
才傑:才華出衆的人才。
中興:國家興盛。
赤日中天:太陽正午時分。
爝沉燐滅:指燭光消失。
補袞:古代官服的一種。
調羹:指掌握政權。
勛業:功勛事業。
太平有象:預示太平時代即將到來。

繙譯

鳳閣鸞台,接受了華麗的絲綢和綢緞的重托,卻忘記了百姓的疾苦。想要改變江河的走曏卻力不從心,衹能羨慕那高聳入雲的山峰。邊塞上烽火沖天,鄕村城邑裡人民疾苦,衹能換來無數人頭滾落。誰來整頓一切,拯救這個時代全靠有才華的人才。
天生聖明的君主興起,聰明英武,號令風雷,光芒四射,但也有多少光芒消失無蹤。穿著華麗的官服又有何功勞,掌握政權又何等容易,功業卻毫無建樹。太平時代的預兆已現,不妨吟唱風月之間。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時代的興衰變遷,反映了作者對儅時政治和社會現狀的思考和感慨。通過對皇權和尊貴、人民疾苦和戰爭殘酷的描寫,表達了對時代的無奈和對未來的期許。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象征,展現了作者對時代的深刻理解和對人性的關懷。整躰氛圍莊嚴肅穆,意境深遠,值得細細品味。

夏言

夏言

明廣信府貴溪人,字公謹,號桂洲。正德十二年進士。授行人,擢兵科給事中。嘉靖初歷兵科都給事中,以議郊祀事受帝知。十年,任禮部尚書。十五年,入閣,任禮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十七年冬,繼李時爲首輔,極受世宗寵眷。二十年,爲禮部尚書嚴嵩、武定侯郭勳所間,罷。不久,復召入閣,然恩眷不及從前。二十一年,爲嚴嵩所擠,以“欺謗君上”罷。二十四年復原官。時嚴嵩爲首輔,言至,凡所批答,略不顧嵩。未幾,河套議起,言力贊曾銑復河套,爲嚴嵩所攻,被殺。有《賜閒堂稿》、《桂洲集》。 ► 38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