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迂儒(yū rú):指過於拘泥於傳統禮教、不合時宜的儒家學者。
- 俗葷(sú hūn):指世俗的肉食,即不清淨的食物。
- 香室(xiāng shì):指寺廟內供奉佛像的地方。
- 思薰(sī xūn):指思考沉思的意境。
- 一臂失(yī bì shī):比喻失去了一個臂膀,形容孤獨無助。
- 六耳(liù ěr):指六根,即六種感官。
- 函谷(hán gǔ):古地名,也指僻靜幽深的地方。
- 錫(xī):指佛教僧侶的法器,即僧杖。
- 鑄佛經(zhù fó jīng):指刻印佛經。
- 餘銅(yú tóng):指剩餘的銅錢。
翻譯
自愧爲過於拘泥於傳統禮教的儒家學者,厭惡世俗的不清淨食物,每次進入寺廟香火繚繞的地方,都會陷入深思。最近感覺自己孤獨無助,說話久了也不願意讓別人聽見。有人離去後,我突然驚覺自己彷彿置身於僻靜幽深的函谷之中,手中的僧杖也不見了,就像錫杖飛走一般,再也找不到了。我很欽佩你刻印了千億部佛經,如果可以,我想借用你剩餘的銅錢,再鑄一尊佛像。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自身境遇的反思和對他人行爲的讚歎。詩人自我批評自己過於拘泥於傳統,厭惡世俗,但又感到孤獨無助。同時,對他人的行爲表示欽佩,希望能借用他人的善行來鑄造一尊佛像,表達了對善行的推崇和對自身的反思。整首詩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矛盾和對人生的思考。

唐順之
明常州府武進人,字應德,一字義修,稱荊川先生。嘉靖八年會試第一。曾協助總督胡宗憲討倭寇,謂禦敵上策,當截之海外,縱使登陸,則內地受禍。曾親率舟師,邀敵於長江口之崇明。三沙告急,督戶鏜、劉顯赴援,親躍馬布陣,持刀直前。以功升右僉都御史、鳳陽巡撫。學問廣博,通曉天文、數學、兵法、樂律等,兼擅武藝,提倡唐宋散文,與王慎中、茅坤、歸有光等被稱爲“唐宋派”。有《荊川先生文集》。
► 593篇诗文
唐順之的其他作品
- 《 龍泉寺懷顧南田使君顧以公事不至復惠酒助看山之興 》 —— [ 明 ] 唐順之
- 《 贈督府張半洲兼柬週中丞石崖四首 》 —— [ 明 ] 唐順之
- 《 雪詩和蘇韻十首 》 —— [ 明 ] 唐順之
- 《 游塘候廵公四首 其三 》 —— [ 明 ] 唐順之
- 《 有司查脚色二首 其一 》 —— [ 明 ] 唐順之
- 《 蒼翠亭 》 —— [ 明 ] 唐順之
- 《 海上凯歌九首赠汤将军 其八 》 —— [ 明 ] 唐順之
- 《 庚子歲海印寺再舉同年會紀事四首 》 —— [ 明 ] 唐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