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王元直金陵書卻寄

· 徐熥
芳草天涯怨不勝,懷人魂夢苦無憑。 何來一騎過淮水,傳得雙魚自秣陵。 桃葉暖風春訪伎,杏花微雨夜尋僧。 玉蟬精舍葳蕤鎖,寂寞疏林半點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芳草:香草,常用來比喻有美德的人。
  • 怨不勝:怨恨之情難以承受。
  • 懷人:思唸遠方的親友。
  • 魂夢:夢境中的思唸。
  • 無憑:沒有依靠,無法實現。
  • 一騎:一人騎馬。
  • 過淮水:越過淮河,淮河是中國東部的主要河流之一。
  • 傳得雙魚:傳遞書信。雙魚,古代書信的代稱。
  • 自秣陵:來自南京,秣陵是南京的古稱。
  • 桃葉煖風:形容春天的溫煖和美好。
  • 春訪伎:春天去訪問歌女。
  • 杏花微雨:杏花盛開時的小雨,增添了詩意。
  • 夜尋僧:夜晚尋找僧侶,可能指尋求精神上的慰藉。
  • 玉蟬精捨:指精致的居所。
  • 葳蕤鎖:形容門鎖精美,也暗示了居所的封閉和孤獨。
  • 疏林半點燈:稀疏的樹林中衹有微弱的燈光,營造出一種孤寂的氛圍。

繙譯

芳草遍佈的天涯,我的怨恨之情難以承受,思唸遠方的人,夢境中的思唸也無法實現。突然有一人騎馬越過淮河,帶來了來自南京的書信。春天的煖風吹拂著桃葉,我訪問了歌女;杏花盛開時的小雨中,我在夜晚尋找僧侶。我那精致的居所被精美的門鎖封閉,稀疏的樹林中衹有微弱的燈光,顯得格外寂寞。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遠方親友的深切思唸和無法相見的無奈。詩中通過“芳草天涯”、“魂夢無憑”等意象,營造出一種遙遠和無法觸及的情感距離。後通過“一騎過淮水”和“傳得雙魚自秣陵”的轉折,帶來了遠方親友的消息,增添了一絲慰藉。然而,詩的結尾又廻到了孤獨和寂寞的氛圍中,通過“玉蟬精捨葳蕤鎖”和“疏林半點燈”的描寫,強化了詩人內心的孤獨感和對遠方親友的深切思唸。

徐熥

明福建閩縣人,字惟和。徐?兄。萬曆四十六年舉人。負才淹蹇,肆力詩歌。與弟徐?並有才名,然?以博學稱,熥則以詞采著。有《幔亭集》。 ► 16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