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姚令公溫湯舊館永懷故人盧公之作

· 蘇頲
樹德豈孤邁,降神良並出。 偉茲廊廟楨,調彼鹽梅實。 正悅虞垂舉,翻悲鄭僑卒。 同心不可忘,交臂何爲失。 清路荷前幸,明時稱右弼。 曾聯野外遊,尚記帷中密。 新慟情莫遣,舊遊詞更述。 空令還辱和,長嘆知音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奉和:做詩詞與別人相唱和。 (fèng):恭敬地用。 (hè):跟着唱,此指依照別人詩詞的題材、體裁或韻腳寫作詩詞。
  • 樹德:樹立美德。
  • 孤邁:超羣出衆。
  • 降神:指神靈降臨。古人認爲傑出人物是神靈下降世間。
  • :確實,的確。
  • :讚美,稱揚。
  • 廊廟:喻指朝廷。 (zhēn):支柱,骨幹。
  • 調彼鹽梅實:「鹽梅」,調味的佐料,比喻國家所需的賢才。這裏說的是像善於調味那樣發揮才能治理國家。
  • 虞垂舉:虞舜時能臣垂拱而治的美好狀態。垂,垂衣拱手,形容無爲而治。
  • :反而。
  • 鄭僑:春秋鄭國的著名賢大夫子產,僑是其名。這裏借指故人盧公。
  • 交臂:手臂碰手臂,比喻相逢,這裏指親近之人。
  • 右弼:指宰相一類輔助帝王的高官。
  • 新慟:新的悲痛,指對盧公去世的哀傷。
  • 辱和:謙辭,承蒙對方唱和。

翻譯

樹立美德之人並非獨自超凡出衆,神靈降臨世間讓賢才一同出現。 讚歎盧公是朝廷的棟樑支柱,他治國理政如同善調鹽梅。 剛剛還欣喜着如虞舜垂拱而治的美好局面,誰能想到反而悲嘆盧公像鄭僑一樣去世。 彼此同心的情誼不可忘卻,爲何親近的友人就這樣失去。 曾有幸在清明的聖世於官場奮進,盧公身爲宰相輔佐朝政。 曾經我們一起在野外暢快遊玩,還記得在帷幕中密談的情景。 新添的悲痛之情難以排遣,過去一同遊玩的景象還想訴說。 空自承蒙您舊日的唱和之詞,長嘆如今這知音難覓的日子。

賞析

這首詩是蘇頲爲和姚令公追憶故人盧公之作。開篇讚美盧公擁有傑出的品德才能,猶如神靈降下的賢才,是朝廷的棟樑。「正悅虞垂舉,翻悲鄭僑卒」 以對比手法,將曾經的美好期待與盧公突然離世的悲痛形成強烈反差,體現出深深的惋惜之情。詩中回憶與盧公的交往,「曾聯野外遊,尚記帷中密」生動展現出往昔相處的親密時光,凸顯出兩人情誼深厚。全詩圍繞對盧公的懷念展開,既有對其品德才能的稱讚,也有對友朋離世的悲痛不捨,情感真摯深沉,通過追昔撫今的手法,在感嘆知音難再的同時,展現出對故人無盡的懷念與追思。

蘇頲

唐京兆武功人,字廷碩。蘇瑰子。幼敏悟強記。武則天時擢進士第。累遷中書舍人。襲封許國公,號“小許公”。玄宗開元間進同紫微黃門平章事,與宋璟同理政事。工文,朝中文件多出其手。與燕國公張說並稱爲“燕許大手筆”。罷爲禮部尚書,卒諡文憲。有集。 ► 10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