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侯喜

· 韓愈
吾黨侯生字叔?,呼我持竿釣溫水。 平明鞭馬出都門,盡日行行荊棘裏。 溫水微茫絕又流,深如車轍闊容輈。 蝦蟆跳過雀兒浴,此縱有魚何足求。 我爲侯生不能已,盤針擘粒投泥滓。 晡時堅坐到黃昏,手倦目勞方一起。 暫動還休未可期,蝦行蛭渡似皆疑。 舉竿引線忽有得,一寸才分鱗與鬐。 是日侯生與韓子,良久嘆息相看悲。 我今行事盡如此,此事正好爲吾規。 半世遑遑就舉選,一名始得紅顏衰。 人間事勢豈不見,徒自辛苦終何爲。 便當提攜妻與子,南入箕潁無還時。 叔?君今氣方銳,我言至切君勿嗤。 君欲釣魚須遠去,大魚豈肯居沮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吾黨侯生字叔?(shū yù):吾黨,我的同鄕;侯生,指侯喜;叔?,侯喜的字。
  • 溫水:指溫煖的河流。
  • 平明:清晨。
  • 荊棘:帶刺的小灌木。
  • 微茫:模糊不清。
  • 輈(zhōu):古代車轅,這裡指車轍。
  • 蝦蟆:即蛤蟆。
  • 擘(bāi):分開,掰開。
  • 晡(bū)時:下午三點到五點。
  • 蛭(zhì):水蛭,一種吸血的水生動物。
  • 鬐(qí):魚脊上的鰭。
  • 遑遑:匆忙不安的樣子。
  • 箕潁:指隱居的地方。
  • 沮洳(jù rù):低溼的地方。

繙譯

我的同鄕侯喜,字叔?,他叫我拿著魚竿去釣溫水。清晨騎馬出了都城門,一整天都在荊棘叢中行走。溫水模糊不清,幾乎斷流,水深如車轍,勉強能容下小船。蛤蟆跳過,麻雀洗澡,即使這裡有魚,又有什麽值得追求的呢?我爲侯生而不能停止,將魚餌投入泥濘中。下午三點到五點,我堅定地坐著直到黃昏,手累眼疲才一起休息。偶爾動一動又停下來,像蝦和蛭那樣渡過,讓人懷疑。擧起魚竿,拉動魚線,忽然有所收獲,衹有一寸長的魚,鱗片和魚鰭才剛剛分明。那天侯生和韓瘉,長時間歎息,相互看著感到悲傷。我現在做的事情都是這樣,這件事正好可以作爲我的教訓。半生匆忙地蓡加選拔,一旦成名,青春就已逝去。人間的事情難道看不清楚嗎,徒勞辛苦最終又爲了什麽呢?我應該帶著妻子和孩子,南下隱居,不再廻來。叔?你現在氣勢正盛,我說的這些話雖然懇切,希望你不要嘲笑。如果你想釣魚,應該去更遠的地方,大魚怎麽會願意待在低溼的地方呢?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述韓瘉與侯喜釣魚的經歷,反映了詩人對現實的不滿和對隱居生活的曏往。詩中,“溫水微茫絕又流”等句,既描繪了環境的艱苦,也隱喻了詩人對現狀的失望。最後,詩人勸告侯喜“君欲釣魚須遠去”,表達了對追求更高理想的鼓勵,同時也流露出對現實世界的無奈和逃避。整首詩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展現了韓瘉深沉的人生感悟和獨特的詩歌風格。

韓愈

韓愈

韓愈,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漢族,郡望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諡號“文”,又稱韓文公。後人尊稱他爲“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鉅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曾積極參加討伐淮西叛藩吳元濟的戰爭,任裴度的行軍司馬。思想上,韓愈崇奉儒學,力排佛老。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等。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後人很有指導意義。 ► 4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