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中丞赴辰州

· 韓翃
白羽逐青絲,翩翩南下時。 巴人迎道路,蠻帥引旌旗。 暮雨山開少,秋江葉落遲。 功成益地日,應見竹郎祠。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白羽:指白色的羽毛裝飾,常用於形容軍旗或儀仗。
  • 青絲:青色的絲線,這裏指馬繮繩。
  • 翩翩:形容動作輕快、優雅。
  • 巴人:指巴地的居民,巴地位於今重慶市一帶。
  • 蠻帥:指南方少數民族的領袖或將領。
  • 旌旗:旗幟的總稱,代表軍隊或政權。
  • 竹郎祠:供奉竹郎神的祠堂,竹郎是傳說中的巴人英雄。

翻譯

白羽裝飾的旗幟隨着青絲繮繩,輕快優雅地向南行進。 巴地的居民在道路兩旁迎接,蠻族的將領引領着旌旗。 傍晚的雨使得山景更顯稀疏,秋天的江邊葉子落得遲緩。 當功成名就,土地更加廣闊之日,應該會見到竹郎祠的景象。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李中丞南下赴任的場景,通過「白羽」、「青絲」等詞語展現了行軍的莊嚴與優雅。詩中「巴人迎道路,蠻帥引旌旗」生動描繪了當地人民的熱情迎接和蠻族將領的引領,體現了李中丞的威望和影響力。後兩句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寫,暗示了李中丞此行的成功與未來的榮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李中丞的讚美和對其未來成就的期待。

韓翃

韓翃

韓翃,生卒年不詳,字君平,南陽(今河南南陽)人,唐代詩人。是“大曆十才子”之一。天寶13年(754)考中進士,寶應年間在淄青節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從事,後隨侯希逸回朝,閒居長安十年。建中年間,因作一首《寒食》被唐德宗所賞識,因而被提拔爲中書舍人。韓翃的詩筆法輕巧,寫景別緻,在當時傳誦很廣泛。 ► 1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