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縹緲(piāo miǎo):形容山峯若隱若現,模糊不清的樣子。
- 禺山:指峽山,位於今廣東省。
- 梵宮:指寺廟。
- 迥出:遠遠超出。
- 鶴唳:鶴鳴。
- 三秋:指秋季的第三個月,即深秋。
- 古洞:指山中的洞穴。
- 猿啼:猿猴的叫聲。
- 半夜鍾:半夜時分的鐘聲。
- 延祚:指延長福祉。
- 武陵:地名,這裏指桃花源,象徵着理想中的隱居之地。
- 登臨:登高望遠。
- 凌:登上。
翻譯
峽山寺坐落在若隱若現的禺山十九峯之中,寺廟高聳,遠遠超出了白雲的覆蓋。 在深秋的雨中,蒼松間傳來鶴的鳴叫,古洞裏猿猴的啼聲伴隨着半夜的鐘聲。 山勢若有所動,似乎福祉也隨之轉移,溪邊的花草彷彿在武陵的桃花源中相遇。 我直欲登上高頂,遠望天邊,不知是第幾重天。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峽山寺的幽靜與超然,通過「縹緲」、「梵宮」、「鶴唳」、「猿啼」等意象,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詩中「延祚轉」與「武陵逢」暗示了詩人對於福祉與理想境界的嚮往。結尾的「登臨直欲凌高頂」表達了詩人追求更高境界的決心,而「遙望天邊第幾重」則展現了詩人對於宇宙之大的無限遐想。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於自然與超然境界的嚮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