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楚廟

· 歸仁
羞容難更返江東,誰問從來百戰功。 天地有心歸道德,山河無力爲英雄。 蘆花尚認霜戈白,海日猶思火陣紅。 也是男兒成敗事,不須惆悵對西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羞容:羞愧的面容。
  • 江東:指長江下游以東地區,古時常指吳越之地。
  • 百戰功:多次戰鬥中取得的功績。
  • 天地:指宇宙自然。
  • 道德:指道家的哲學思想,強調順應自然,無爲而治。
  • 山河:指國家或大地的自然景觀。
  • 無力:無法提供幫助或支持。
  • 蘆花:蘆葦的花,秋季開花,呈白色。
  • 霜戈:覆蓋着霜的武器,形容武器的冷峻。
  • 海日:海上的日出。
  • 火陣:火攻的陣勢。
  • 男兒:男子,特指有志氣、有作爲的男子。
  • 成敗事:成功或失敗的事情。
  • 惆悵:傷感,失意。
  • 西風:秋天的風,常帶有蕭瑟、淒涼的意味。

翻譯

羞愧的面容難以再回到江東,誰還會問起過往的百戰功績。 天地自然似乎有意歸向道德,而山河大地卻無力支持英雄。 蘆花依然記得那霜白的長矛,海上的日出讓人想起火紅的戰陣。 作爲男子,成敗乃是常事,不必對着西風感到惆悵。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英雄末路的感慨和對道德自然的嚮往。詩中,「羞容難更返江東」一句,既表現了詩人的自愧不如,也暗含了對過往功業的懷念。後句「天地有心歸道德,山河無力爲英雄」深刻揭示了自然與人事的矛盾,體現了詩人對道德的崇尚和對英雄命運的無奈。最後兩句則以男兒自勉,表達了面對成敗應保持豁達的心態,不應對着西風惆悵,顯示了詩人的豪邁與超脫。

歸仁

唐末至五代初洛陽靈泉寺僧人。嗣疏山匡仁。後梁太祖開平三年(909)羅隱卒後,有詩悼之。又與沈彬相識。《景德傳燈錄》卷二〇有傳。爲詩長於近體。《全唐詩》存詩6首。 ► 7篇诗文

歸仁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