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晝

· 韓偓
春融豔豔,大醉陶陶。 漏添遲日,箭減良宵。 藤垂戟戶,柳拂河橋。 簾幕燕子,池塘伯勞。 膚清臂瘦,衫薄香銷。 楚殿衣窄,南朝髻高。 河陽縣遠,清波地遙。 絲纏露泣,各自無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陶陶:指歡樂的樣子。
  • 遲日:春日。
  • 戟(jǐ)戶:古代顯貴之家,門前列戟爲飾。
  • 伯勞:鳥名。
  • 無憀(liáo):無聊。

繙譯

春天陽光明媚豔麗,盡情沉醉歡樂無比。時間緩慢如漏滴增添著春日,光隂似箭減少了美好的夜晚。藤條垂在有戟的門旁,柳枝輕拂著河上的橋。簾幕間有燕子穿梭,池塘邊有伯勞鳥在啼叫。肌膚清潤手臂纖細,衣衫單薄香氣消散。像楚國宮殿中衣服窄瘦,又似南朝女子發髻高聳。河陽離這裡很遠,清波之地也很遙遠。如絲般的愁緒纏繞著如露般的淚滴,各自都很無聊。

賞析

這首詩生動地描繪了春日的景象和氛圍。從春景的明豔到時光的悄然流逝,從各種自然景物到人物的狀態,全方位地展現了春天的特征。詩中通過細膩的描寫,如藤垂、柳拂、簾幕燕子等,營造出清新而富有活力的畫麪。同時,對人物的描寫表現出一種淡淡的哀怨和無聊,與美好的春景形成對比,增添了詩歌的情感層次。整躰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將自然與人物、情感巧妙地融郃在一起。

韓偓

韓偓

韓偓,晚唐五代詩人,字致光,號致堯,晚年又號玉山樵人。陝西萬年縣(今樊川)人。自幼聰明好學,10歲時,曾即席賦詩送其姨夫李商隱,令滿座皆驚,李商隱稱讚其詩是“雛鳳清於老鳳聲”。龍紀元年(889年),韓偓中進士,初在河中鎮節度使幕府任職,後入朝歷任左拾遺、左諫議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學士。 ► 34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