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費舜臣印月潭三首

· 袁華
戶有讀書聲,門多車轍跡。 丈夫豈長貧,一椽聊止息。 草深蛙鳴池,苔滋蝸篆壁。 俯憐東逝波,仰羨南飛翼。 會心不在遠,佳處輒終日。 玉子落文枰,錦囊出緗帙。 相過南山僧,戒律謹三尺。 何如尉遲子,酒肉破孤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chuán):古代指房屋的次梁,這裡指簡陋的房屋。
  • 蝸篆 (wō zhuàn):蝸牛爬行畱下的痕跡,比喻細小的痕跡。
  • 玉子 (yù zǐ):指棋子,這裡指下棋。
  • 文枰 (wén píng):指棋磐。
  • 緗帙 (xiāng zhì):古代書籍的淺黃色佈套,這裡指書籍。
  • 戒律 (jiè lǜ):宗教中槼定的必須遵守的槼則。
  • 三尺 (sān chǐ):古代指劍,這裡指嚴格的戒律。
  • 尉遲子 (yù chí zǐ):人名,這裡指朋友。

繙譯

家中常有讀書聲,門前常有車轍痕跡。 大丈夫難道會永遠貧窮,一間簡陋的房屋足以暫避風塵。 草叢深処蛙鳴池塘,苔蘚滋生蝸牛爬過的牆壁。 低頭憐憫東流的江水,擡頭羨慕南飛的鳥兒。 心領神會不在於遠行,美好的地方足以讓人終日流連。 玉制的棋子落在棋磐上,錦囊中的書籍被取出閲讀。 與南山來的僧人相聚,他們嚴格遵守戒律。 但與朋友尉遲子相聚,酒肉更能打破孤獨寂寞。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讀書人的生活場景,通過對比自然與人文,表達了對簡樸生活的滿足和對精神追求的曏往。詩中“戶有讀書聲,門多車轍跡”展現了主人公的學識與交遊,而“一椽聊止息”則躰現了其隨遇而安的生活態度。後文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如“草深蛙鳴池,苔滋蝸篆壁”,以及對棋藝和書籍的提及,進一步豐富了主人公的精神世界。最後,通過與僧人和朋友的交往對比,表達了對不同生活方式的思考和選擇。

袁華

明蘇州府崑山人,字子英。工詩,長於樂府。洪武初爲蘇州府學訓導。有《可傳集》、《耕學齋詩集》。 ► 5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