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軒
軒居闃寂似仙壇,露葉雲根近畫欄。
得地數竿饒挺拔,補天五色剩餘殘。
看時綵筆應堪賦,拂處瑤琴正可彈。
思筍自忻供去易,休糧誰道服來難。
王猷愛癖何曾改,米芾狂情亦未閒。
淇澳至今存節操,太湖依舊漱波瀾。
秋聲斷續勞頻聽,古色摩挲發永嘆。
君子文人最珍重,歲寒相托擬金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闃寂(qù jì):非常安靜,沒有聲音。
- 露葉雲根:形容植物生長在幽靜的環境中,葉子像露水一樣清新,根部像雲一樣輕盈。
- 挺拔:直立而高聳。
- 補天五色:指古代神話中女媧補天的五彩石,這裏比喻竹子的色彩斑斕。
- 餘殘:剩餘,殘餘。
- 綵筆:彩色的筆,這裏指繪畫用的筆。
- 瑤琴:古代的一種美玉製成的琴,這裏泛指琴。
- 休糧:停止進食,指修煉或隱居時的一種生活方式。
- 王猷:指王羲之,東晉著名書法家,這裏泛指文人。
- 米芾:北宋著名書畫家,以狂放不羈著稱。
- 淇澳:指淇水之濱,古代文人常以之比喻高潔的品格。
- 太湖: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這裏用來形容波瀾壯闊的景象。
- 摩挲:輕輕地撫摸。
- 歲寒:指嚴冬,比喻艱難困苦的環境。
- 金蘭:比喻深厚的友誼。
翻譯
竹石軒內靜謐如仙境,露水般的葉子和雲朵般的根部靠近畫欄。幾根竹子挺拔地生長,色彩斑斕如同補天的五彩石剩餘的殘片。用彩筆描繪時應該能夠賦詩,用瑤琴彈奏時正是合適的時刻。想到竹筍容易供人食用,停止進食的修煉方式誰說難以實踐。王羲之對書法的熱愛從未改變,米芾的狂放情懷也未曾停歇。淇水之濱至今保留着高潔的節操,太湖依舊激盪着波瀾。秋天的聲音斷斷續續,讓人頻頻傾聽,古色古香的物品輕輕撫摸,引發長久的嘆息。君子和文人最爲珍重,在嚴冬中相互託付,如同金蘭之交。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竹石軒的靜謐與竹子的挺拔,通過「露葉雲根」和「補天五色」等意象,展現了竹子的自然美和文人對其的珍視。詩中提到的「王猷」和「米芾」,分別代表了文人對書法和繪畫的熱愛,以及他們不羈的情懷。結尾的「歲寒相托擬金蘭」則強調了在艱難環境中,君子和文人之間的深厚友誼。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和人文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