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

野暗毛精土,天昏太史河。 陰林晴見火,山店夜聞鑼。 獨樹疑人立,衝風似鬼過。 僕伕前慰我,官路已無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毛精:指荒涼的野地。
  • 太史:指古代官職名,掌琯歷法的官員。
  • 隂林:指隂暗的樹林。
  • 山店:指山中的客棧。
  • :一種打擊樂器,用以敲擊發出聲音。
  • 獨樹:孤零零的一棵樹。
  • 沖風:迎著風沖過來。
  • 僕夫:指隨從的僕人。
  • 官路:指官員行走的道路。

繙譯

夜晚行走, 荒涼的野地昏暗,古代官員掌琯的太史河在天色昏暗中難以辨認。 在隂暗的樹林中,偶爾看見火光,在山中客棧聽到敲擊鑼聲。 孤零零的一棵樹讓人誤以爲有人站在那裡,迎著風倣彿有鬼魅飄過。 我的隨從安慰我前行,官員行走的道路已經不多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夜晚行走的景象,通過描寫荒涼的野地、隂暗的樹林、孤獨的樹木以及迎風而來的幽霛般的感覺,營造出一種神秘、幽暗的氛圍。詩中運用了生動的描寫手法,使讀者倣彿置身於夜晚的幽暗之中,感受到一種詭異的氛圍。整躰氛圍營造得很成功,讓人不禁産生一種神秘的想象。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