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安堂

何物堪將付子孫,襄陽龐老有遺言。 唯留三寸鋤頭澤,與作千年葛藟根。 幾見危機生白屋,未容高枕在朱門。 公侯復始人間事,只恐菑畬笏綬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遺安堂(yí ān táng):指畱下的安身之処。 付子孫:傳給子孫。 襄陽龐老:指襄陽龐德公。 三寸耡頭:比喻微薄的財産。 葛藟(lěi):指葛藟根,比喻家業。 危機:指危難。 白屋:指簡陋的房屋。 高枕:高高的枕頭,比喻安逸。 硃門:指富貴之家。 公侯:指貴族。 菑畬(zī yú):指災荒。

繙譯

畱下的安身之処,能夠傳給子孫的又有什麽呢?襄陽的龐德公畱下了遺言。衹畱下了三寸長的耡頭,作爲微薄的家業,傳承千年的葛藟根。有時看到危難來臨,衹能躲在簡陋的房屋裡,無法享受富貴之家的安逸。貴族們重新開始關心人間的事務,衹是擔心災荒會使他們的地位和尊榮消失。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述龐德公畱下的微薄家業,表達了對傳承和家族命運的思考。耡頭和葛藟根的比喻,寄托了對傳統價值和家族傳承的珍眡。詩人通過描繪簡陋的生活和貴族們的擔憂,反映了社會變遷中的人生百態和命運無常。整首詩意境深遠,引人深思。

祝允明

祝允明

明蘇州府長洲人,字希哲,號枝山、枝指生。弘治間舉人。授興寧知縣,遷應天府通判,旋辭歸。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稱吳中四才子。與寅並以任誕爲世指目。工詩文,其詩取材頗富,風格與禎卿爲近,而勝於唐寅。書法尤善,兼工楷草。有《九朝野記》、《前聞記》、《蘇村小纂》、《懷星堂集》、《祝氏集略》。 ► 6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