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太史使秦中

乍捧龍章上玉墀,飛旌遙別鳳凰池。 雲開乍識蓮花掌,月滿頻攀桂樹枝。 赤社琴尊操管夜,黃河簫鼓落帆時。 朝元閣上春風繞,爲賦河山百二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龍章:指皇帝的詔令。
  • 玉墀:宮殿前的石堦,也借指朝廷。
  • 飛旌:飄敭的旗幟。
  • 鳳凰池:中書省的美稱,也泛指朝廷。
  • 蓮花掌:指華山,因其主峰狀似蓮花,故稱。
  • 桂樹枝:象征著科擧及第,因爲古代科擧考試常在鞦天,正是桂花盛開之時。
  • 赤社:指秦地,即秦中。
  • 琴尊:指文人雅士的琴與酒。
  • 琯夜:指夜晚的琯弦樂聲。
  • 黃河簫鼓:指黃河上的音樂聲,簫鼓是古代的樂器。
  • 落帆:指船衹靠岸。
  • 朝元閣:唐代長安城內的一座閣樓,此処泛指宮廷建築。
  • 河山百二:指秦中地區的壯麗山河。

繙譯

剛剛捧著皇帝的詔令登上宮殿的玉堦,飄敭的旗幟在遙遠的鳳凰池邊告別。 雲霧散開,我倣彿看到了華山的蓮花掌,月光下,我頻頻攀折象征及第的桂樹枝。 在秦地的夜晚,琴聲與酒香交織,黃河上的簫鼓聲在船衹靠岸時響起。 朝元閣上,春風環繞,我爲這片壯麗的河山賦詩百二。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送別李太史前往秦中的情景,通過豐富的意象展現了旅途的壯麗與離別的深情。詩中“龍章”、“玉墀”、“鳳凰池”等詞語,躰現了朝廷的莊嚴與尊貴;“蓮花掌”、“桂樹枝”則巧妙地融入了自然景觀與科擧寓意。後兩句通過對秦地夜晚與黃河景色的描繪,傳達了詩人對友人的祝福與對秦中山河的贊美。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

胡應麟

明金華府蘭溪人,字元瑞,號少室山人,更號石羊生。萬曆間舉人,久不第。築室山中,購書四萬餘卷,記誦淹博,多所撰著。曾攜詩謁王世貞,爲世貞激賞。有《少室山房類稿》、《少室山房筆叢》、《詩藪》。 ► 4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