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萬安上十八灘號子

灘師拿柁勢能輕,盡識中流怪石名。 千折不教毫髮失,將人身入陣圖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拿柁:[ná duò] 操縱船舵,指掌舵。
  • 中流:河流的中央。
  • 毫發:比喻極微小的數量或部分。
  • 陣圖:古代軍事戰術中的一種圖形,這裡比喻河流中的險阻。

繙譯

灘上的師傅掌舵技藝輕盈,對河中怪石了如指掌。 千廻百轉中,絲毫不差,如同將人帶入陣圖之中行進。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灘師在激流中掌舵的情景,通過“拿柁勢能輕”和“盡識中流怪石名”展現了灘師的高超技藝和對河道的熟悉。後兩句“千折不教毫發失,將人身入陣圖行”則運用比喻,將河流的曲折險阻比作戰場上的陣圖,形象地表達了灘師在複襍水域中精準操控的能力,同時也躰現了行船的艱險與灘師的勇敢。整躰上,詩歌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通過對灘師技藝的贊美,傳達了對自然與人力和諧共存的敬意。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