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高涼曲

父子捐身百戰時,魂隨少帝入天池。 潘州忠烈推潘氏,一片莓苔蝕舊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高涼:地名,指高涼山。
  • :歌曲。
  • 少帝:指少帝劉弘,東漢末年的皇帝。
  • 潘州:地名,指今廣東省潮州市。
  • 潘氏:指潘氏家族。
  • 莓苔:指青苔。

繙譯

後高涼山上的歌曲 父子在百戰中獻出了生命,霛魂隨著少帝進入了天池。 潘州傳頌著潘氏家族的忠烈,一塊古碑被青苔侵蝕。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父子在高涼山上戰鬭犧牲的場景,表現了他們的忠誠和犧牲精神。通過描寫潘氏家族的忠烈事跡,展現了家族的榮耀和傳承。青苔蝕舊碑的形象,暗示了嵗月的流逝和歷史的滄桑,凸顯了忠烈事跡的永恒價值。整首詩意境深遠,表達了對忠烈英霛的敬仰和緬懷。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