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陵春望有作

松竹陰寒欲雨天,南朝古寺暮鍾連。 山僧不記誰家臘,依舊樓臺甲子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秣陵(mò líng):古地名,今南京。 春望:春天的景色。 屈大均(qū dà jūn):明代詩人。

翻譯

南京的春天,松樹和竹子的陰影下,天空陰沉,似乎要下雨了。南朝時期的古寺裏,傍晚的鐘聲一個接着一個響起。山中的僧人已經忘記了自己來自哪個家庭,樓臺依然矗立,彷彿還停留在甲子年。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南京春天的景色,通過描寫松竹陰寒、古寺暮鍾,展現了一幅寧靜而古老的畫面。詩人通過表現山僧忘卻塵世的境界,以及樓臺依舊的場景,表達了歲月更迭,人事已非的感慨。整首詩意境深遠,富有禪意,展現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歷史滄桑的思考。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