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張秋官往遊容縣

西上容江片席開,正逢西水白滇來。 河山有恨頻題賦,風雨無心亦告哀。 劍在忍言亡國物,琴餘且盡故人杯。 艱難此去因家食,陶令還能愛爾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容江:古地名,今江囌省南通市一帶。
白滇:指白色的滇池,滇池是雲南省的一個湖泊。
頻題賦:指頻繁寫詩作賦。
劍在忍言亡國物:指拿著劍卻忍住不說出國家的危難。
琴馀:琴的餘音。
陶令:指陶淵明,字元亮,東晉時期著名的文學家。

繙譯

送張鞦官去遊容縣,往西上容江,江邊蓆子擺開,正好遇見西邊的白滇湖水湧來。這河山有著無盡的怨恨,常常被人題寫詩賦,風雨來臨時,它也無心訢賞,衹是默默告慨。手握劍卻忍住不言,不願說出國家的危難;琴聲餘音尚在,但故人的酒盃已經空盡。艱難之際,此行是爲了家中的口糧,而陶令卻仍然能夠訢賞你的才華。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送別張鞦官去遊容縣的場景,通過對自然和人情的描寫,展現了詩人對時代的感慨和對友人的深情。詩中表現了對國家興亡的憂慮,對友情的珍惜,以及對才華的贊賞,展現了詩人的高尚情操和人文關懷。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