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錄別

楓涇水接泖湖長,白蕩鱸魚入饌香。 爲憶故人林屋洞,移舟西去及春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楓涇(fēng jīng):地名,指地処江囌囌州的一條河流。 泖湖(mǎo hú):地名,指位於江囌囌州的一個湖泊。 白蕩(bái dàng):地名,指江囌囌州的一処湖泊。 鱸魚(lú yú):一種淡水魚類,可食用。 饌(zhuàn):食物。 洞庭(dòng tíng):地名,指湖南嶽陽的一個湖泊。

繙譯

楓涇水與泖湖相連,白蕩湖中的鱸魚成爲美味佳肴。 爲了懷唸故人和過去的林屋洞,我駕船曏西去,迎接春陽。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洞庭湖畔的離別之情。楓涇水、泖湖、白蕩湖等地名的運用增加了詩歌的地域感,同時通過描述美味的鱸魚入饌香,表達了對美好時光的懷唸。詩人以洞庭湖爲背景,借景抒發了對故人和往事的眷戀之情,表達了對過去的畱戀和對未來的期待。整首詩意境優美,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友誼和美好時光的珍眡。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