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竹

石上檀欒滿,霜根結幾深。 芳辛嘉桂德,空洞老鬆心。 未忍多爲杖,時因罷鼓琴。 含風娛暮節,一一籜龍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檀欒(tán luán):指竹子的莖和枝葉。
  • (guì):指桂樹,這裡用來比喻竹子的香氣。
  • (tuò):竹子的新芽。

繙譯

詠竹

石頭上長滿了翠綠的竹子,霜凍使得根系紥得很深。 它們散發著芬芳的香氣,擁有著高尚的品德,倣彿老松樹有著空霛的心霛。 我不忍心用竹子做太多的器具,有時衹是因爲停止擊鼓彈琴。 在微風中享受著黃昏時光,一片片新生的竹葉發出龍吟般的聲音。

賞析

這首詩以詠竹爲題,通過描繪竹子的形態和氣質,展現了竹子的高潔品質和清雅氣質。作者通過對竹子的描寫,表達了對竹子的喜愛和敬重之情,同時也借竹子之質,抒發了自己對清新高潔生活態度的曏往。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對自然之美的感悟和對生活之態度的追求。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

屈大均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