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裔蕃家峋山屈科過宿和予留別詩見志仍用前韻送行
擬向滄江泛一漚,主人將去爲賓留。
夢迴竹榻心先冷,話盡鬆燈興未休。
古調稀聞遺白雪,秋風吹冷弊貂裘。
晚來共作溪橋別,明月在天人在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毛裔:指毛姓的後代。
- 蕃家:指外來的家族。
- 峋山:山名,具體位置不詳。
- 屈科:指屈原的科舉,這裏可能指屈原的文學成就或精神。
- 過宿:過夜。
- 和予留別詩見志:和我的留別詩表達心志。
- 前韻:指之前詩作的韻腳。
- 滄江:泛指江河。
- 泛一漚:比喻短暫的漂泊。
- 將去爲賓留:主人即將離開,卻爲了客人留下。
- 夢迴:夢醒。
- 竹榻:竹製的牀。
- 鬆燈:用松脂點的燈。
- 古調:古代的曲調。
- 稀聞遺白雪:很少聽到像白雪一樣高潔的曲調。
- 弊貂裘:破舊的貂皮大衣。
- 溪橋:溪流上的橋。
- 明月在天人在舟:明亮的月亮在天上,人卻在船上。
翻譯
我本打算在江河中短暫漂泊,主人卻爲了我留下而即將離去。夢醒後,竹牀上的心情已變得冷淡,但談話直到鬆燈燃盡,興致仍未消退。古代高潔的曲調已不多見,秋風吹冷了我破舊的貂皮大衣。傍晚時分,我們在溪橋上共同告別,明亮的月亮高懸天空,而我卻身在舟中。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離別的感慨和對友情的珍視。詩中,「擬向滄江泛一漚」展現了詩人原本的漂泊計劃,而「主人將去爲賓留」則突顯了主人的深情厚意。通過「夢迴竹榻心先冷」與「話盡鬆燈興未休」的對比,詩人巧妙地描繪了離別時的複雜情感。結尾的「明月在天人在舟」則以景結情,留下了無盡的遐想和淡淡的憂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