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毛希瞻廣文

· 成鷲
我愛毛安陽,高節難爲匹。 一命足承歡,欣然捧郡檄。 懷古欽芳蹤,千秋誰繼述。 翹首鐵城隅,星峯何崒嵂。 川嶽毓精英,佳氣殊蔥鬱。 爰有丹徒公,清風振羣物。 彭澤賦歸田,東林問遺逸。 乘興枉籃輿,高論投膠漆。 羨君偉男兒,相隨過蓬蓽。 格外恕疏慵,許結王生襪。 駊騀千里駒,空羣遽超忽。 駕言騁八荒,風馳還電拂。 結髮對大廷,韜光豐勁翮。 昨日尚趨庭,今朝銜命出。 筮仕得儒官,亦復爲親屈。 琴書事遠遊,雄才居散秩。 過我舊林泉,話別還促膝。 笑指鱷湖東,扁舟去何疾。 遙遙秦嶺雲,望望韓江日。 雲日映青氈,春風生彩筆。 到處便留題,奚囊未蕭瑟。 茶山春正深,登堂講儒術。 士習振頹綱,青衿知表率。 桃李漸成蹊,問奇爭入室。 舞雩隨詠歸,童冠非一一。 先生勝事多,遐想聊髣髴。 倘念山中人,報我毋遺失。
拼音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