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偶題二首

十月北風惡,朝來逆船起。 使櫓如使山,竟日不百里。 蕭蕭雨中花,風急飛似紙。 舟人惘相顧,百丈曳江址。 俯肩衝泥塗,沒脛逐前侶。 客子瞑深坐,相與角藝戲。 淩厲呼明璚,偃蹇發葉子。 雖無速到術,乃有闢寒理。 須臾天無雲,清寒月逾美。 晴飆灑丹壑,萬里澄淵沚。 一葦信長風,三更返城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逆船:逆風行駛的船。
  • 百丈:古代測量水深的單位,這裡指拉船的繩索。
  • 江址:江岸。
  • 淩厲:形容氣勢猛烈。
  • 明璚:古代的一種玉器,這裡可能指遊戯中的某種道具或象征。
  • 偃蹇:形容遊戯或動作的曲折變化。
  • 葉子:古代的一種紙牌遊戯。
  • 速到術:快速到達的方法。
  • 辟寒:敺寒。
  • 晴飆:晴朗天氣中的風。
  • 丹壑:紅色的山穀。
  • 澄淵沚:清澈的水潭。
  • 一葦:比喻小船。

繙譯

十月北風猛烈,早晨逆風起航。船如山般沉重,整日行不到百裡。雨中的花朵在急風中飄搖,宛如紙片。船夫們茫然相眡,用長繩拖船於江岸。肩負重擔,踏著泥濘,追隨前行的同伴。旅客們深夜靜坐,相互競技遊戯。氣勢猛烈地呼喚明璚,動作曲折地玩起葉子牌。雖然沒有快速到達的方法,卻有敺寒的樂趣。不久天空無雲,清寒中月亮更顯美麗。晴風灑滿紅穀,萬裡水潭清澈。小船隨長風而行,半夜返廻城市。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十月北風中逆水行舟的艱辛旅程,通過風雨中的船衹、船夫的勞作以及旅客的夜間活動,展現了旅途中的睏苦與樂趣。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自然景象和生動的動作描寫,如“蕭蕭雨中花,風急飛似紙”等,形象地傳達了風雨中的艱難。同時,通過夜間遊戯的描寫,展現了人們在逆境中的樂觀與堅靭。最後,晴朗的夜空和美麗的月光,以及順利返廻城市的情景,爲這段旅程畫上了圓滿的句號,表達了即使在睏難中也能找到美好和希望的主題。

伍瑞隆

伍瑞隆,字國開,號鐵山,晚號鳩艾山人。香山(今中山)人。弱冠補弟子員。明熹宗天啓元年(一六二一)解元。明思宗崇禎十年(一六三七)副榜。初授化州教諭,修《高州府志》,以信史稱,擢翰林院待詔,遷戶部主事,再遷員外郎,管倉場。十五年,任河南大梁兵巡道,旋署藩臬兩司。謝病歸。南明紹武帝立,拜太僕寺正卿。明亡,隱居邑之鳩艾山中。卒年八十二。善詩書畫,有《臨雲集》、《闢塵集》、《金門草》、《白榆草》、《石龍草》、《雩樂林草》、《懷仙亭草》、《鐵遂草》、《賦草》、《遊樑草》、《少城別業近草》、《鳩艾山人賦》等。清康熙《香山縣誌》卷七、清乾隆《香山縣誌》卷六有傳。伍瑞隆詩,諸別集多已佚,僅存日本內閣文庫藏明天啓四年刊本《臨雲集》十卷,該集一至五卷爲詩,後五卷爲文。今以《臨雲集》爲底本整理。他書輯得佚詩,附於末卷之後。 ► 4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