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葉台山太師二首賦得龍潭瀑布
造化開神秀,七閩領諸祕。
鬱郁龍潭山,乃在青天際。
丹梯萬餘仞,滿目生淩厲。
傳聞帝西顧,眷念在沴戾。
乃遣蒼龍精,守此玉潭㵝。
龍也棲昆崙,始復發枯滯。
霏霏霢霂膏,濯濯清泠惠。
萬靈一灑遍,帝心自茲慰。
龍乃復韜彩,歸臥故山澨。
頓令觀光人,矯首歌名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七閩:指古代福建一帶,因有七個小國而得名。
- 鬱郁:形容山林茂密。
- 丹梯:紅色的階梯,比喻通往高處的路徑。
- 仞:古代長度單位,一仞等於八尺。
- 淩厲:形容山勢險峻。
- 沴戾:指天地間的災害和邪氣。
- 蒼龍精:傳說中的神龍。
- 㵝:水波盪漾的樣子。
- 霏霏:形容細雨紛紛的樣子。
- 霢霂:細雨。
- 濯濯:形容水清澈。
- 萬靈:指萬物生靈。
- 韜彩:隱藏光彩,比喻隱居。
- 澨:水邊。
- 矯首:擡頭。
翻譯
大自然賦予了這片土地神奇的秀美,福建一帶隱藏着許多祕密。鬱鬱蔥蔥的龍潭山,高聳入雲。紅色的階梯蜿蜒而上,高達萬仞,眼前的山勢險峻異常。傳說中,天帝西望,對這裏的災害和邪氣感到憂慮,於是派遣了神龍,守護這碧波盪漾的玉潭。龍從崑崙山飛來,使乾涸之地重新煥發生機。細雨如膏,清泉如惠,滋潤了萬物生靈,天帝因此感到欣慰。龍隨後隱藏了光彩,迴歸到它原來的水邊。這景象讓前來觀光的人們,不禁擡頭歌頌這世間的名勝。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福建龍潭山的壯麗景色和神祕傳說,通過豐富的想象和生動的描繪,展現了自然與神話的完美結合。詩中「丹梯萬餘仞」等句,以誇張手法突出了山的高峻,而「蒼龍精」、「帝心自茲慰」等則賦予了自然景觀以神話色彩,增強了詩的藝術魅力。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讚美和對神話傳說的嚮往。
伍瑞隆
伍瑞隆,字國開,號鐵山,晚號鳩艾山人。香山(今中山)人。弱冠補弟子員。明熹宗天啓元年(一六二一)解元。明思宗崇禎十年(一六三七)副榜。初授化州教諭,修《高州府志》,以信史稱,擢翰林院待詔,遷戶部主事,再遷員外郎,管倉場。十五年,任河南大梁兵巡道,旋署藩臬兩司。謝病歸。南明紹武帝立,拜太僕寺正卿。明亡,隱居邑之鳩艾山中。卒年八十二。善詩書畫,有《臨雲集》、《闢塵集》、《金門草》、《白榆草》、《石龍草》、《雩樂林草》、《懷仙亭草》、《鐵遂草》、《賦草》、《遊樑草》、《少城別業近草》、《鳩艾山人賦》等。清康熙《香山縣誌》卷七、清乾隆《香山縣誌》卷六有傳。伍瑞隆詩,諸別集多已佚,僅存日本內閣文庫藏明天啓四年刊本《臨雲集》十卷,該集一至五卷爲詩,後五卷爲文。今以《臨雲集》爲底本整理。他書輯得佚詩,附於末卷之後。
► 4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