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北堂萱:指母親。北堂,古代指母親的居室,也指母親。萱,萱草,又稱忘憂草,常用來象征母親。
- 菱花:指鏡子,古代鏡子常用銅制成,表麪磨光,映出的影像如菱花般清晰。
- 鶴鬢:指白發,比喻年老。
- 課子:教導兒子。
- 躬耕:親自耕種。
- 方寸地:指心,比喻內心的世界。
- 五千言:指《道德經》,道教經典,共五千字。
- 馀餐:賸餘的食物。
- 齋僧:供養僧人。
- 重纊:厚重的棉衣。
- 凍穀:寒冷的山穀。
- 持鉢:指僧人乞食。
繙譯
春風吹拂著老母親的居室,嵗月如霜染白了她的發絲。她親自教導兒子耕種,心中充滿了對兒子的期望;又親自教授孫子《道德經》,傳承著智慧。她將賸餘的食物畱給僧人,分享溫煖;將厚重的棉衣分給寒冷山穀中的人,傳遞著關愛。願這座山永遠有主人,我願意每天帶著飯碗來此拜訪。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慈祥的母親形象,她不僅在物質上慷慨分享,更在精神上給予子孫以深厚的教誨。詩中“春風吹老北堂萱”一句,既表達了時間的流逝,也隱喻了母親的慈愛如春風般溫煖。後文通過對母親日常行爲的描寫,展現了她的高尚品德和深遠影響。結尾的願望,表達了對這種家庭美德傳承的深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