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尚卿公車

· 成鷲
清晨有客款重扉,笑把行藏問衲衣。 似我索居何忍別,隨人勸駕與心違。 海風不禁溟魚化,天路難兼斥鴳飛。 行矣青雲好乘興,未應蓬蓽借光輝。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款重扉:輕輕敲門。
  • 行藏:行爲和藏匿,這裏指人的行爲和隱藏的意圖。
  • 衲衣:僧人的衣服,這裏代指僧人。
  • 索居:孤獨地居住。
  • 勸駕:勸人出仕。
  • 溟魚化:傳說中深海的大魚化爲鵬鳥。
  • 斥鴳:小鳥,比喻平凡的人。
  • 蓬蓽:簡陋的住所。

翻譯

清晨,一位客人輕輕敲響了我的門,笑着詢問我的行爲和隱藏的意圖。我作爲一個孤獨居住的僧人,怎能忍心與你分別,但隨波逐流勸你出仕,卻違背了我的本心。海風無法阻止深海的大魚化爲鵬鳥,天路對於平凡的小鳥來說難以企及。去吧,青雲直上的路途正適合你乘興而行,不必借我這簡陋住所的光輝。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出仕的複雜情感。一方面,詩人理解並支持友人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標,但另一方面,作爲隱居的僧人,他又感到與世俗的距離和內心的矛盾。詩中運用了「溟魚化」和「斥鴳飛」的比喻,形象地描繪了不同人生道路的差異。最後,詩人鼓勵友人追求自己的理想,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堅守隱居生活的決心。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