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聖制登封禮畢洛城酺宴

大君畢能事,端扆樂成功。 運與千齡合,歡將萬國同。 漢酺歌聖酒,韶樂舞薰風。 河洛榮光遍,雲煙喜氣通。 春華頓覺早,天澤倍知崇。 草木皆沾被,猶言不在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大君:指皇帝。
  • 端扆:指帝位。扆,古代宮殿中用來遮擋的屏風,常用來象徵帝位。
  • :指天命、時運。
  • 千齡:千年,比喻長久。
  • 漢酺:漢代的盛大宴會。
  • 韶樂:古代的一種音樂,代表和諧美好的音樂。
  • 薰風:和煦的風,比喻美好的環境。
  • 河洛:指黃河與洛河流域,古代中國的文化中心。
  • 春華:春天的花朵,比喻美好的景象。
  • 天澤:天降的恩澤。
  • 沾被:受到恩澤。
  • :自身。

翻譯

皇帝完成了偉大的事業,坐在帝位上慶祝成功。 天命與千年相合,歡樂遍佈萬國。 漢代的盛大宴會上,聖酒與美樂共舞。 黃河與洛河流域榮光普照,雲煙間喜氣相通。 春天的花朵突然覺得開得早,天降的恩澤更加崇高。 草木都受到了恩澤,卻說這恩澤不在自己身上。

賞析

這首詩是張九齡在唐朝皇帝舉行登封大典後,爲慶祝而作的和詩。詩中讚美了皇帝的偉大成就和天命所歸,描繪了盛大的宴會和國家的繁榮景象。通過「漢酺歌聖酒,韶樂舞薰風」等句,展現了宴會的熱鬧與和諧,以及國家的昌盛。最後兩句「草木皆沾被,猶言不在躬」則表達了詩人對皇帝恩澤廣被的感慨,即使自己未直接受益,也感到無比的榮幸和喜悅。整首詩語言華麗,意境宏大,充分展現了唐朝盛世的氣象。

張九齡

張九齡

張九齡,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罷相,爲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鬥爭,爲“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託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被譽爲“嶺南第一人”。 ► 2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