詶李景章先輩

· 馬戴
平生詩句忝多同,不得陪君奉至公。 金鏑自宜先中鵠,鉛刀甘且學雕蟲。 鶯啼細柳臨關路,燕接飛花繞漢宮。 九陌芳菲人競賞,此時心在別離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chóu):答謝,酧答。
  • (tiǎn):謙辤,表示自己有愧於。
  • 陪君:陪伴您。
  • 至公:最高的公正或公義。
  • 金鏑(dí):金屬箭頭,這裡指精良的箭。
  • 中鵠(gǔ):射中靶心,這裡比喻成就或目標達成。
  • 鉛刀:鈍刀,比喻才能平庸。
  • 雕蟲: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藝,這裡指文學創作。
  • 鶯啼:黃鶯的叫聲。
  • 九陌:泛指都城大道。
  • 芳菲:花草的香氣和美麗。
  • 心在別離中:心中充滿了離別的情感。

繙譯

我一生中所寫的詩句,多有與您相似之処,但遺憾的是不能陪伴您追求最高的公正。精良的箭自然應該射中靶心,而我這平庸的才能,也衹能勉強學習文學創作。黃鶯在細柳間啼鳴,靠近關口的道路旁;燕子追逐著飛花,圍繞著漢宮飛翔。都城的大道上,花草香氣四溢,人們競相訢賞,而此時我的心卻沉浸在別離的情感中。

賞析

這首詩是馬戴對李景章的答謝之作,表達了自己對李景章的敬仰以及對自己文學才能的自謙。詩中通過“金鏑自宜先中鵠”與“鉛刀甘且學雕蟲”的對比,形象地展示了自己與李景章在文學造詣上的差距。後兩句描繪了春天的美景,但“九陌芳菲人競賞,此時心在別離中”則透露出詩人內心的孤獨與離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增添了詩的情感深度。

馬戴

馬戴

馬戴,字虞臣,定州曲陽(今河北省曲陽縣)人。晚唐詩人、官員。早年屢試不第,武宗會昌四年(844年)始中進士,同榜有項斯、趙嘏。大中元年(847年),太原李司空闢掌書記,後以正言被斥爲龍陽(今湖南省漢壽縣)尉。終太學博士。曾隱居華山,並遨遊邊關。鹹通年間,應闢佐大同軍幕府,與賈島、許棠相唱答。鹹通七年(867年),擢拔爲國子、太常博士。工於詩,葉矯然稱:“晚唐之馬戴,盛唐之摩詰也。”楊慎稱其《楚江懷古》“猿啼洞庭樹,人在木蘭舟”一聯,謂“雖柳吳興(柳惲)無以過也”。紀昀認爲“晚唐詩人,馬戴骨格最高”。鹹通九年(869年),病卒於太常博士任上。有《會昌進士詩集》1卷,《補遺》1卷。 ► 17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