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巴驛聞張御史張判官欲到不得待留贈之

· 張說
旅竄南方遠,傳聞北使來。 舊庭知玉樹,合浦識珠胎。 白髮因愁改,丹心託夢回。 皇恩若再造,爲憶不然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盧巴驛:地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是唐代南方的一個驛站。
  • 旅竄:流亡,流浪。
  • 北使:從北方來的使者。
  • 舊庭:舊時的庭院,這裏指朝廷。
  • 玉樹:比喻才德出衆的人,這裏指張御史和張判官。
  • 合浦:地名,在今廣西壯族自治區,以產珠聞名。
  • 珠胎:指珍珠,這裏比喻珍貴的人才。
  • 丹心:忠誠的心。
  • 皇恩:皇帝的恩典。
  • 再造:重生的意思,這裏指得到皇帝的寬恕或重用。
  • 然灰:燃燒後的灰燼,比喻絕望或無望的狀態。

翻譯

我流亡在遙遠的南方,聽聞北方的使者即將到來。 在舊時的朝廷中,我知道有如玉樹般的人才, 在合浦之地,我識得如珍珠般珍貴的人物。 白髮因爲憂愁而改變,忠誠的心通過夢境得以迴響。 如果皇恩能夠再次降臨,我便不會回憶起那絕望的灰燼。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張說在南方流亡時,對北方來的使者張御史和張判官的期待與留戀。詩中,「玉樹」和「珠胎」比喻了張御史和張判官的才德,顯示了詩人對他們的敬重。通過「白髮因愁改,丹心託夢回」,詩人抒發了自己因憂國憂民而早生華髮,但內心依然懷有對國家的忠誠和對未來的希望。最後兩句「皇恩若再造,爲憶不然灰」則表達了詩人對皇帝寬恕和重用的渴望,以及對未來的樂觀態度。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凝練,展現了詩人高尚的情操和對國家的深厚情感。

張說

張說

唐河南洛陽人,先世范陽人,居河東,字道濟,一字說之。武則天時應詔對策乙等,授太子校書。中宗時爲黃門侍郎。睿宗時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勸睿宗以太子李隆基監國。玄宗開元初任中書令,封燕國公。後歷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兼朔方軍節度使,奏罷邊兵二十餘萬,又以府兵多逃亡,奏罷當番衛士,招募壯士以充宿衛。再兼中書令,又爲修書使,知麗正書院事。長於文辭,朝廷重要文件多出其手,與許國公蘇頲並稱“燕許大手筆”。爲李林甫所擠,罷相。卒諡文貞。有集。 ► 352篇诗文